第一百三十三章 梁山(第2页)
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阵法又可分为攻击阵型、防御阵型和行军阵型。无论哪一种阵型,都要求士兵熟悉各种旗号和口令,做到令行禁止,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才能保证阵型的变化自如。
古代擅长运用阵法的名将有很多,如孙武、白起、司马穰苴、韩信等人。战国长平之战中,白起就应用步兵方阵,抵挡住了赵军骑兵的疯狂突击,最终赢得长平之战。井陉之战中,韩信背水列阵,用一万乌合之众就挡住了二十万赵军的进攻,创下不可复制的战争奇迹。
阵法的真正发展是在两宋时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强大的骑兵,汉人缺少足够的马匹和精锐的骑兵,只能依靠步兵的血肉之躯在平原地形对抗骑兵。在作战时,宋军用一人高的橹盾在外围组成圆阵,依靠射程惊人的神臂弩大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但阵法大多以防御为主,面对机动灵活的骑兵,无法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
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找到降龙木一类的法宝方能克敌制胜。
其实,阵法是古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作战形式,所谓的行军布阵,行军就是指军队行进到战区的状态,而布阵就是到了战区之后展开的作战状态。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街头混混斗殴,大家拿着刀枪冲上去一阵砍杀,人多势众下手狠毒的就能胜利。在战争中,战斗双方必须要组成战阵,才能发挥各种兵器的优势,说白了就是一大群人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己武器的特长杀死敌人,而好的阵法往往能以寡敌众。
谙熟阵法技巧的军队需要严格的训练,古人布阵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布阵主要得考虑以下几种要素:指挥官的位置;阵中兵器的排列分布;各兵种的行进速度差异应该如何搭配;布阵的地形是否利于兵力展开;敌军的武器和兵种以及训练程度
指挥官一般需要处于一个便于观察指挥但是不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例如,如果是圆阵的话,指挥官应该处于中心位置可以环顾四周,又能受到足够保护。弓箭手、火枪手这类无法肉搏的兵种必须要有长矛手之类其他步兵的保护。在行进的过程中,阵型的要求必须是各分队间既能够相互掩护,而且还不能互相阻碍。例如,骑兵在行进的状态下往往在主阵的两翼行进,这样,一旦需要进入攻击状态,骑兵分队不会被前边步兵挡住去路。不同的队形要有不同阵法配合,而对付不同的兵种也要用相应的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