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遥澈 作品

第176章 童年记忆

每日熬米粥、缝补衣裳,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疼惜。

岳曦云那时年纪太小,懵懂无知,只知道家里多了个沉默寡言的哥哥。

常坐在门槛上发呆,眼里带着不属于孩童的忧伤。

那时岳曦云年纪太小,记不太清细节。

只依稀记得七岁那会儿,安屿在私塾念书,脑子特别灵,先生经常夸他聪明。

他家亲戚听说后,便来把人接走了。

那几年,安屿在镇上的私塾里读书,天资聪颖,一点就通。

教书的老先生每每批改他的文章,都要摇头赞叹。

“此子才思敏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远在县城的安家远亲耳中。

他们原以为安家已断了香火,没想到还留着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后辈,便动了收养之心。

登门时态度虽客气,但话里话外皆显功利。

说是要带他去城里开眼界,供他读书求功名。

岳家人虽不舍,却也明白乡下条件有限,于是含泪点头答应。

走之前,安屿还拉着她说,以后一定会回来。

临行那天清晨,晨雾弥漫,鸡鸣犬吠交织。

安屿背着个小包袱站在院门口,眼神复杂地望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家。

他忽然蹲下来,轻轻握住岳曦云的手。

“曦云,等我。我会回来娶你的。”

她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马车启动时,她追了几步,喊了一声“哥哥”,却被母亲拉了回去。

那一幕,成了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可这一走,就是好多年。

久到岳家人几乎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人。

春夏秋冬轮转,年复一年,桃花开了又谢,柳叶绿了又枯。

岳曦云渐渐长大,安屿的名字也慢慢淡出了日常话题。

偶尔提起,父亲总会叹口气说:“怕是早就忘了这门亲事了吧。”

街坊邻居也不再议论。

时间冲淡了一切,包括曾经那份真挚的誓言。

岳家人虽未正式解除婚约,却早已不再抱希望。

十六岁那年,他搬回岩石镇,还拿出定亲的信物,点名要见她。

那是个初秋的午后,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泛着微光。

一辆青布小车停在岳家门口,一个身穿青衫的年轻男子从容下车。

他身形挺拔,面容清俊,眉目间透着书卷气。

只见他双手捧着一方红绸包裹的香囊,神情肃穆地递到林父面前,朗声道:“晚辈安屿,奉母亲遗命归来,履行婚约,请见岳姑娘一面。”

那一刻,全家人震惊不已。

这时候的安屿,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瘦弱小孩了。

皮肤白白的,个子高挑,身材清瘦,长得也算周正。

走在街上常有姑娘偷偷瞧他,脸红害羞。

如今的他面色白皙如玉,身量修长。

一身洗得发白的儒生长衫穿在他身上,反倒衬出几分清雅气质。

岩石镇许久未曾见过这般出色的读书人。

尤其听说他还考中了秀才,更是惹得不少人家的闺女暗中打探。

岳曦云第一反应是,他是来退亲的。

她正在厨房择菜,听到嫂子急匆匆跑进来喊“安屿回来了”,手里的韭菜差点掉进水盆。

毕竟这么多年杳无音信,自己又长相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