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出一份力(第2页)
她顿了顿,又笑着补了一句:“再说了,这是组织的规定,不是谁私下给的。您要是不收,反倒是让小黎同志难做。”
周师傅站在原地,沉默了很久。
他低头翻开那张统计表,目光一寸寸扫过那一行行名字和数字。
最后,他的手指停在最下面的一行备注上:
“共计八十六双,用于冬季执勤防寒。”
他缓缓合上纸页,轻轻叹了口气,终于点了点头。
“好吧……那就收下吧。”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释然,“只愿那些孩子,能踏踏实实地走路,平平安安地回家。”
“照眼下这进度,差不多得干三个月。”
赵敏书轻声自语,目光落在桌前那份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清单上,眉头微微皱起。
她手中的铅笔无意识地在纸上点了点,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每一行字都代表一批军鞋的制作进度,而每一双鞋,都要经过裁剪、缝合、上胶、定型、质检等多个步骤。
眼下才刚完成不到十分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光靠她一个人显然远远不够。
赵敏书盯着面前那份密密麻麻的清单,心里忽然一热。
她看着那些密密排列的数字和名字,忽然觉得胸口像被一股暖流轻轻撞了一下。
那些数字背后,是远在边疆寒风中站岗的兵哥哥们,是他们冻得发红的手,是他们在雪地里巡逻的背影。
她做的不是一双双普通的鞋,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守护,一份普通人能给予的最真挚的支持。
能为那些守边防的兵哥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她觉得特别踏实,也特别值。
这种踏实,不同于赚钱带来的满足,也不是被人夸奖后的虚荣,而是一种从心底涌出的安稳感。
她知道,自己虽没能去前线冲锋陷阵,但此刻手中的针线、桌上的胶水、脚边堆叠的布料,都在以最朴素的方式,为国家出一份力。
这份价值,比任何掌声都更沉甸甸。
就在她埋头赶制军鞋的第二个星期,黎母突然出现在鞋铺门口。
那天清晨,天还蒙蒙亮,街上的早点摊子刚冒起白烟,赵敏书刚把一批新到的帆布码好。
她抬头时,忽然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那是一个中年女人,身形挺直,衣着朴素却一丝不苟,像极了那个年代认真生活的模样。
她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列宁装,手里拎着个旧布袋,神情有点说不上来的沉重。
列宁装洗得有些发白,但熨得整整齐齐,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红五星徽章。
布袋边角磨出了毛边,却扎得结实,能看出主人的珍惜。
她的目光低垂,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迈进这扇门,脸上的神情复杂得难以形容——有愧疚,有迟疑,还有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
“请问,赵敏书在吗?”
她终于迈步进来,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目光扫过货架上整齐排列的成品军鞋,又迅速移开,语气尽量保持平静,却掩不住那一丝紧张。
她轻声问正在码货的陈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