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破局永昌廿九(第2页)
徐景行忍仪王已经忍了很久,先前是不曾有空腾出手来处置他,如今见他不肯安分,便在一次雷雨交加的天气,借天谴的名头,将其彻底解决,再翻不起任何风浪,也为大靖百姓,免去一起兵戈祸事。
天谴之事再次重现,令朝中众臣冷汗直流,他们不是不知道陛下手握非凡力量,想收拾他们轻而易举,但因官场惯性以及心中的侥幸,他们很容易就忽视这一特殊,直到徐景行再次出手收拾不利大靖稳定的不安分之人,他们才能克制自己心中蠢蠢欲动的贪念,再次变为国为民的好官。
三个月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经各试筛选后齐聚京城,除去正经考经义的学子,还有近八百考生参加务实三科的考试,经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初试筛选后,这些考生有一百人可参加殿试。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恩科殿试开考的当天,徐景行亲自出题,经义科以民为邦本为题,写策论,不许大幅度引经据典,只谈具体措施,务实三科中的算学科,他直接给出江南三府商税、田税、盐税近十年的数据,要求参考考生算出如何调整税率才能在增国库的同时又不加重江南百姓的负担。
工学科则是给出镇北关地形简图,要求考生设计出既能抵
御骑兵又能架设神威炮的关隘扩建方案,农学科没有具体要求,主要针对西南西北两地,让参考考生自由发挥。
当然,还是有特殊人才吸引到徐景行的注意,就比如坐在东南角的陈河生,正挥毫写下治河三策,其中以工代赈,束水冲沙之论,竟与徐景行某一世所知所学的驯治河法暗合,一下子让他想起了他当年四处奔波整治天下河工的事。
这一次恩科,二甲第七名就是纤夫之子陈河生,然更惊人的还是一甲十名里竟有两个是工匠子弟。
“此次恩科,寒门竟占了半榜,这实在是……”心中不服的世家老爷们聚在一起,面如死灰的讨论着录取结果,却不敢真的大放厥词,仪王都能被陛下收拾,更何况他们。
等到了新科进士们进宫跪地谢恩时,徐景行当场将永昌新政纲要递给陈河生,并开口道:“爱卿的治河策,朕已批给工部施行,明日爱卿便赴淮安上任,如何?”
治河之事,徐景行从前亲自做过,如今再次着手准备整治天下河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陈河生因为家传之学,才被他选中当了他的工具人,但这只是徐景行这么想,陈河生闻言,却是当场泪流满面,重重叩首应下这份可以说略微辛苦的差事,心中更是激动得恨不能为他肝脑涂地,以报他赏识之恩。
殿角,汤际中正对着相熟的世家进士们低语道:“这陈河生不过是一时侥幸,等陛下热度过去……”
“汤爱卿。”徐景行五感灵敏,哪怕殿内人多嘈杂,他仍是将汤际中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并毫不掩饰的当场问出来,“你刚才在说什么?朕没听清楚,要不你再大声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