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破局永昌十五(第2页)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还是英国公,这位世袭勋贵素来对军务都报以按例行事的态度,从不主动表态,此刻却上前一步,沉声开口道:“陛下,京营精锐也可调,但需选得力将领,臣举荐游击将军秦岳,此人出身行伍,去年曾平定大同兵变,刚毅果决,可当此任。”

说着,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若陛下信得过,臣愿监军同行,确保粮草军械无一日延误。”

这话一出,连徐景行都微怔了一瞬,英国公监军?这等于是把自己绑在了战事上,若有差池,他这个皇帝第一个问责的就是他,往日勋贵们躲军务都还来不及,今日,竟主动揽责?

定国公在后面悄悄拽了拽英国公的衣角,却被英国公甩开,昨日他心头涌起的寒意到现在还没彻底散去,现下主动担责,总比被动查问强,至少当下他能对陛下显露出自己愿与朝廷同心的姿态。

英国公的积极开口,像触动了什么了不得的开关一般,户部尚书阮知节也接话道:“陛下,军粮之事,臣亲自督办,只需兵部列出清单,三日内臣定能调拨到位,绝无任何损耗!”阮知节特意加重损耗二字的读音,就为了当场撇清自己的嫌疑。

刑部尚书也不甘落后:“臣请旨,对流寇头目发布海捕文书,凡擒获者,赏银千两,若有胁从者,只要缴械投降,可免死罪,甚至还可戴罪立功,如此恩威并施,或能瓦解两地流寇势力。”

一时间,殿内奏请之声此起彼伏,从增兵、选将、筹粮到安抚、追责、瓦解,面面俱到,连最细微的如何防止流寇混入灾民当中都有人提出对策,这股劲头,相比他们昨日讨论赈灾时的推诿塞责,简直判若两人。

徐景行静静

听着,目光扫过殿内的众人,他清楚看到兵部尚书额头渗出的细汗,看到吏部尚书紧绷的侧脸,看到英国公紧握的拳头,这些人,昨日还在为私利盘算、为旧例犹豫,结果被他一通吓唬后,今日就彻底换了副模样,可以做到把差事办得滴水不漏。

果然,当一个人的实力强到可以横扫一切的时候,可以不惧任何阴谋诡计,就比如殿内的这些大靖朝臣,不是他们突然变得忠君爱国,而是他这个皇帝,彻底破碎了他们法不责众的幻想,江州的账册、藩王的私粮、文官的退赔,彻底亮出了他的底线,也量出了这些朝臣心底的恐惧。

知道他这个年轻皇帝,不像前几任那般能听凭他们摆布,而是真有能力跟手段动手整顿乾坤的君主,在他面前敷衍了事,那就是拿自己的乌纱帽,拿自己的名声甚至拿自己族人性命在开玩笑。

“诸位爱卿所议,皆有道理。”徐景行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就依诸位所奏,兵部即刻调兵,户部筹备粮草,吏部核查官员,英国公监军,刑部拟写文书,七日内,朕要看到具体的平乱章程。”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里再没有往日的敷衍,全都多了几分誓要将事妥善办好的决心,毕竟没人再想以身试法,去试徐景行这位陛下的非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