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县城新家(第2页)
这是一座位于城东,闹中取静的三进宅院。
宅子坐落在一个名为“文槐巷”的巷子里,巷口有一株百年老槐树,巷内居住的多是些致仕的官员和殷实的读书人家,环境极为清幽。
宅子本身,青砖黛瓦,布局雅致。
前院宽敞,可以用来停车待客。
中院是正房和东西厢房,足够苏家一家人居住。
最让苏明理满意的,是独立的后院。
后院之内,不仅有一座小小的假山鱼池,更有一排独立的、坐北朝南的书房和几间厢房。
与中院由一道月亮门隔开,自成一片天地。
“就是这里了。”苏明理几乎是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
这里,既能满足家人的生活起居,又能为他提供一个绝对安静的、可以用来读书和未来开办“学社”的独立空间。
价格也合适。
刘文正早己打过招呼,牙行给出了一个极其实惠的价格。
苏明理用徐阶赏赐的银两,当场便定下了这座宅院,并完成了过户手续。
当苏家人,第一次踏入这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大宅院时。
所有人都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张氏走进那间比她家整个堂屋还要大的厨房,看着里面崭新的灶台和齐全的厨具,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这……这真是我们家?”
苏大山则背着手,在院子里一圈又一圈地踱步。
他一会儿摸摸那光滑的廊柱,一会儿又看看那池子里游动的锦鲤。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新奇、局促,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满足感。
小侄儿苏启明则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像一匹脱缰的小马在院子里撒欢地爬行着。
他清脆的笑声,为这座新宅注入了第一缕生机。
王氏很快从最初的惊喜中回过神来。
她挽起袖子,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苏明德,将从老家带来的不多的行李一一搬入各个房间。
她规划着新家的布置,展现出了当家主母的干练与从容。
苏明理则没
有去管中院的喧闹。
而是独自一人,走进了后院。
阳光,透过院中的一株石榴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泥土的芬芳。
他推开那间最大的书房的门。
窗明几净,一张宽大的楠木书案,静静地摆放在窗前。
这里,将是他未来三年,潜心治学的地方。
这里,也将是他,开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提起笔,沉思片刻,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大字。
——致远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便是他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