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今日得闻苏案首一番高论,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第2页)
苏明理微微一笑:“科举之文,虽重程墨,然其内核终究是经世致用之学。”
“董子学说中,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其时代局限,但其强调思想统一对维护王朝稳定的作用,于今日之策论亦有可借鉴之处。”
“再如其对‘三纲五常’的阐释,虽为后世诟病,但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理解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的构建,亦不失为一种思考方向。”
“我等读书人,当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不盲从古人,亦不轻言否定,取其可用者,化为己用,方是治学正道。”
苏明理侃侃而谈,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见解独到。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不仅仅是复述前人观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那几位原本还抱着几分“考较”或“探底”心思的府学学子,此刻早己是听得心悦诚服,甚至有些如痴如醉。
他们发现,这位七岁案首的学识,简首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深不可测。
随便一个问题抛过去,他都能从容应对,并且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这种学养和见识,绝非死记硬背所能达到,而是需要极高的悟性和深厚的积累。
翰墨轩的管事在一旁听着,也是暗暗心惊。
他在这书铺迎来送往数十年,见过的才子名士不知凡几,却从未见过如苏明理这般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之人。
他心中暗道,这清河县的苏案首,怕是真的要一飞冲天了!
不知不觉间,日头己渐渐西斜。
苏明理挑选了几部心仪的典籍,又选购了上好的徽墨、宣纸和几支狼毫、羊毫笔。
那几位府学学子,也各自选购了一些书籍,并纷纷向苏明理请教哪些版本的注疏更佳,哪些参考书更有价值。
苏明理也都耐心解答,并无半分不耐。
待到结账之时,翰墨轩管事说什么也要给苏明理打个极低的折扣,算是对“文曲星”的敬意。
苏明理推辞不过,只得道谢收下。
临出门
时。
周思源、李慕白等人更是主动向苏明理行了一礼,恭敬道:“今日得闻苏案首一番高论,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
“苏案首之学问,我等望尘莫及,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再向苏案首请益!”
苏明理微笑道:“诸位兄台客气了,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而己。”
他与刘明宇辞别了众人,离开了翰墨轩。
刘明宇抱着苏明理新买的一大包书籍和文房,兀自兴奋不己道。
“明理哥,你可真厉害!三言两语就把那些府城的秀才公说得一愣一愣的,我看他们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你了!”
苏明理摇了摇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科举路上的一段小小插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