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抽象喵喵君 作品

第31章 县学初探,神童的降维日常(第2页)

陈教习眉头微皱,正要开口,苏明理却己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对着众学子拱了拱手,朗声道:“学生苏明理,今年七岁,虚度八载。”

“初来县学,学识浅薄,见识鄙陋,还望诸位师兄日后不吝赐教,学生感激不尽。”

他吐字清晰,声音虽然稚嫩,却带着一种远超年龄的从容与镇定。

那双清澈的眼眸,平静地扫过众人,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

刘明宇原本想看苏明理的笑话,见他这般应对,倒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他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其他学子也对苏明理这番得体的言辞感到有些意外,心中那份轻视也稍减了几分,但好奇和观望的意味更浓了。

陈教习对苏明理的应对颇为满意,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他点了点头,便示意苏明理在学舍后排一个空着的位置坐下,然后开始了他今日的授课。

县学的教学内容,确实比周夫子那里要深奥和系统

一些。

今日陈教习讲解的是《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涉及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等颇为精深的义理。

陈教习讲得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时而还会结合一些时下的例子来阐发。

学舍内的学子们,大多听得眉头紧锁,似懂非懂。

苏明理却听得聚精会神。

他那过目不忘的天赋,让他能将陈教习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记在脑海中。

而宿慧带来的强大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则让他能迅速抓住其中的核心要义,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陈教习讲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时,提问众学子如何理解这“事天”二字。

学舍内一片寂静,几个被点到名字的学子都支支吾吾,答非所问。

刘明宇被点到时,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事天便是敬畏上天,顺应天命”之类空泛的套话。

陈教习微微摇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苏明理。

苏明理见状,知道这是先生有意考较自己,便站起身,恭敬地答道:“回禀恩师,学生浅见,此处‘事天’,非指盲目敬畏虚无缥缈之天命,亦非消极顺应。”

“孟子所谓‘尽心、知性、知天’,乃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修养过程。‘存其心,养其性’是修身之本,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与天道自然相契合的境界,从而能顺应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积极作为,践行仁义,这才是真正的‘事天’。”

“正如《中庸》所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学生以为,这才是孟子‘事天’的真谛。”

这番话,条理清晰,引证《中庸》,将“事天”从被动的顺应提升到了主动的践行和与天地化育相赞的层面。

其见解之深刻,己远非寻常蒙童所能企及。

学舍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所有学子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七岁的“小师弟”,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的东西,这小子竟然能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还引经据典,听起来比先生讲的还要“高深”几分!

陈教习更是眼中精光大盛。

他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心中对苏明理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好!好一个‘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陈教习赞道,“明理能有此见解,实属难得!坐下吧。”

苏明理平静地坐下,仿佛刚才那番惊人的言论并非出自他口。

但学舍内的气氛,却因为他这番话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些原本对苏明理心存轻视的学子,此刻看他的眼神中,己经多了一丝凝重和探究。

尤其是刘明宇,他紧紧地抿着嘴,脸色有些难看。

他原本以为苏明理不过是个乡下来的野小子。

没想到对方在经义的理解上,竟然有如此深度。

这让他心中那份优越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也生出了一股莫名的烦躁和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