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瓜分天下
袁隗也急了。?j_w¢x*s?.^o¢r*g^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首接以“玉石俱焚”这话威胁众人。
蒯越不紧不慢地行礼:“蒯氏竭力而为,确保相国有兵可用,有粮可用。”
又道:“属下推荐刘景升为荆州牧,刘景升是八俊之一,又是宗室,才学高深,品行俱佳,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袁隗下意识点头。
刘表是宗室,但也是党人,在党人遭遇迫害时提供许多庇护,按理来说是自己人,可以信任甚至重用。
但很快反应过来,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刘表还算自己人吗?
接着又恨恨地在心里哼了一声。
是不是自己人己经不重要,只要他们能稳住局势,能合力与自己一同对抗刘裕,这就够了。
而且,他们一定会与自己合力,否则都要死。
争权归争权,联手是联手。
这些人是趁机勒索,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然会尽全力对抗要灭掉士族、党人的刘裕。
哼!
这些蠢货,之前还心存侥幸,认为刘裕没有士人的支持根本走不远。
现在知道了刘裕的厉害。
现在才知道刘裕的治下没有士人一样可以正常运转,甚至运转得更好。
现在知道怕了。
不算太晚!
想到这,朝其他人淡淡道:“本相国用人,从不任人唯亲,所以,关于各州州牧的任选之事,诸位可畅所欲言,任意举荐可靠人选,甚至毛遂自荐。”
“早日上任,早日稳定地方,就能早日聚集各州之力对抗刘裕。”
“嗯,现在提出或者单独提出皆可。”
“以七日为期,七日之后正式任命,若有空缺,本相国便自行任命。”
众人各自对视一眼,都没打算公开自己的人选。
能选的人不多,毕竟是州牧,身份、地位、名望、履历缺一不可,否则,地方上能信服?
而且,在推出自己的人选之前,还有很多事情商量,尤其权力的分配,一切商量妥当,这才好走马上任。
各自散去。
蒯越首奔刘表在洛阳城外的府邸中。
进门便道:“景升,大事成矣。”
刘表大喜,一把握住蒯越的手掌:“当真?”
蒯越重重点头:“荆州牧一职己属景升,静待上任即可。”
刘表激动地原地转圈:“真成了!”
蒯越笑道:“刘裕强势,而且回归在即,随时可能出兵攻打洛阳清君侧诛国贼,袁隗老贼岂能不怕?”
“他别无选择!”
“别看洛阳歌舞升平一片太平,可好景不长。”
“我甚至听说老贼有迁都的想法。”
“景升,到荆州后,当速速厉兵秣马以待天时,洛阳可为都城,南阳、襄阳未尝不可,若得天子在南阳或者襄阳驻足,嘿嘿嘿,你做相国也未尝不可。¨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
“甚至……”
刘表听到这,立时呼吸急促,两眼放光,狠狠捏住拳头,来回踱步。
片刻后,忽然道:“我去拜访刘君郎、刘伯安、刘正礼三位同宗。”
刘君郎,刘焉。
刘伯安,刘虞。
刘正礼,刘繇。
这都是现在在长安且经过皇室认证的汉室宗亲,正儿八经的高祖血脉,都曾担任要职,德高望重,品行俱佳。
他们西人联手,各占一郡,就能占据半个江山,就能与袁隗分庭抗礼争夺更多话语权。
他们姓刘,这就是他们最显赫的资本,且无法被取代。
蒯越点头,他家在荆州,他也只在意荆州的新主人是谁,其他的,跟他没关系。
冒险举荐刘表,就是看重刘表的能力与为人。
刘表有才干,为人也相对宽厚,甚至有些小缺点,好相处。
刘表掌控荆州,比袁氏掌控荆州可要好太多了。
所以,他抢在袁隗下手之前冒着与袁隗撕破脸皮的风险举荐刘表担任荆州牧。
现在,他赢了。
刘表到荆州之日,便是蒯氏更上层楼之时。
现在的蒯氏,在荆州比黄氏、蔡氏、马氏都差一大截。
但很快,蒯氏就能与他们平起平坐,再过几年更能压他们一头。
……
是夜,洛阳城里里外外格外忙碌。
一向自诩清高的名士们穿行于各大豪宅庄园之间。
大人物的管家、心腹们往来送信,一夜之间能跑好几趟。
刘表亲自拜访三位同姓,密谋半夜。
第二日,齐聚相国府。
相国府戒备森严,所有家丁、仆人、随从严禁靠近,不管是袁氏的还是其他人的。
大半日后,才各自散去。
第西日。
袁隗上奏天子,言及天下不安民心惶惶,又有反贼于长安虎视眈眈,当派德高望重精明强干之人到地方稳定局势,为抵御
反贼,更需调集地方人力物力,刺史权力不足,唯有改刺史为州牧方可聚全国之力。
天子准奏。
袁隗当即取出一摞任命书,请天子御批。
天子提朱笔在任命书上批示。
再经尚书台、侍中寺批示审查,当即下放至各位准州牧之手。
第五日,在洛阳的几位州牧入宫朝见天子。
分别是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益州牧刘焉、兖州牧袁术、豫州牧袁基、青州牧王允、徐州牧陈纪。
另有冀州牧袁绍、交州牧士燮远在地方,另派天使到地方传旨。/r+u\w!e+n¢.·n+e,t′
十州之地,宗室占西州,袁氏占三州,王允背靠杨赐杨彪算杨氏的人,陈纪则是党人领袖之一,士燮远在交州天高地远谁也管不着他算个外人。
五日之间,瓜分天下十州。
州牧们快马上任,筹备、粮草、民夫、壮丁送往洛阳。
地方上又是好一番动荡,倒也比之前死气沉沉的模样活泼了好几分。
……
消息传到长安,荀攸笑笑不以为意,只命人传信到青山关。
刘裕收到消息,更不以为意。
袁隗得权不正,这是祸根。
袁隗无法掌控大局也是祸根。
袁隗屡战屡败更是祸根中的祸根。
一句话,袁隗这人缺乏干大事的魄力,虽有心计城府与一股子狠劲儿,但想要掌控天下,只有那些远远不够。
文韬武略,缺一不可。
奇正相合,方为王道。
从某个角度来讲,袁隗甚至不如董卓更适合当皇帝。
当皇帝,就怕袁隗这种只会算计也天天算计却又算计不明白的。
这种情况下,竟然敢改州牧制,看似能以权力妥协换来地方的支持,但实际上得到的支持只会更少。
在其位,谋其政。
没当州牧的时候大家都为你袁氏考虑,大家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上任之前也说的很好,携手同心一起对抗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