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大柚子 作品

第239章 敬浩瀚无穷之力量

李儒一路行来,感慨万分。-r¢w/z+w¢w\.*n,e·t_

远远望见青山关,便觉得万分震撼。

但彼时的震撼远不及踏入青山关之后的万一。

十二道城门,各有一个名字,分别以并州的郡县命名,最中间的是朔方门,尺寸最大,可容纳西辆马车并排通行。

其次便是广牧门、九原门、宜梁门、临沃门、云中门、武都门、雁门门、上郡门、离石门、定襄门、上党门。

李儒走的正是朔方门。

穿过又宽又高又深的门洞,进入关内,便望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舍,还有对面仿佛触手可摸的高大的关墙。

巍峨的关墙仿佛一座高耸入云的山脉,站在门口抬头眺望,与碧蓝的蓝天融为一体,有一种在贺兰山脚下仰望山巅的错觉。

却不见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只有满满的安全感。

这真不是简单的关隘,而是一座雄城。

天底下最大的雄城!

便是长安城,也没有这么多城门!

只这一座城,便能容纳草原上所有人!

嗯,三年前的草原。

现在的草原上己经没多少活人了。

李儒压下心中的震撼,随着护卫的指引往里走,心中却又生出许多疑虑。

主公在这里建造一座如此庞大的城市,想干什么?

要多少年才能填满这座巨大到恐怖的城市?

何况还要在草原上建造五座城市。

哪来那么多人居住?

总不能建造空城看样子吧?

还是说,主公打算从内地迁徙百姓到这里?

就算有这座巨城,这里也相对苦寒,除了活不下去的百姓外,谁愿意来这儿吹冷风?

最关键的是,这里不适合耕种!

远远的见到刘裕,顿时抛下心中的种种,飞奔至刘裕跟前,噗通跪下,泣不成声道:“臣李儒,拜见主公!”

刘裕扶起李儒,端详一番,笑道:“文优黑了,也壮了,这一年吃了大苦头了。”

李儒起身,抹去眼角泪花:“不如主公之万一。”

“若非亲眼所见,不敢相信主公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内造了一座如此巨城!”

“这里风更强,冬日更冷,主公才真的辛苦了。”

刘裕再笑。

笑罢,挽着李儒:“走走走,带你好好看看青山关。”

“我敢保证,这是全天下最大的城市!”

“没有之一!”

李儒重重点头:“必然是天下第一!”

“长安、洛阳远远不如!”

“朔方、朔钢、五原甚至扩建后的长安新城也远远不如!”

“主公之功绩,可传万世!”

“若高祖世祖在位期间,这里有这样一座巨城,所有胡人休想南下一步!”

“更可以此城为据点出击草原各处!”

“城内养五十万百姓和十万战士,只要粮草供应得上,横扫整个草原不在话下。~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说到这里,才话锋一转:“只是,现在,主公,筑此雄城有何用途?”

还赶紧补充一句:“非属下不敬,是真心求教,臣苦思冥想这么久,都想不到青山关的用途。”

刘裕指指北方,再指指西北方:“文优啊,你没有见识过天地之大,自然不知青山关之意义。”

“这么说吧,从这里往北,往西北,还有更广袤的天地,更密集的人口,更富饶的土地。”

“青山关就是通往极北之地的最佳通道。”

“以青山关为起点,运送各式货物向北,一来一回就能换来海量的金银铜铁木材皮毛。”

“这里会成为另外一条丝绸之路的起点。”

“甚至更繁华。”

“这里会成为全国商人与货物的交汇聚集点。”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当然,那是最美好的愿景,短期内无法实现,但依然可以以青山关为据点,开拓草原。”

“只这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就值得。”

李儒听了刘裕的描述,更觉得震撼。

主公竟然己经把目光放在遥远的西域与极北之地,并且提前布局。

这样就说得通了。

只此一点,主公之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便可为千古第一。

秦始皇修筑长城确实有大魄力,但与主公所修青山关以及计划中的数座草原城池相比,便相形见绌。

青山关以及草原上的五座城池修造起来,便可以掌控草原,实现古未有之的伟大壮举。

李儒跟随刘裕在青山关内转了一圈,主衙门、十二个子衙门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连下水道、储水池都有配备。

看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若新长安城也这么大该多好?

青山关不只大,还很合理,疏密得当,建筑合理,设施齐全,造型美观,内外一样令人震撼。

刘裕则道:“文优,回去之后,可以发布一条招

募令,招募各地百姓来青山关定居、经商,争取早日把这座雄城填满。”

“填满青山关,才能逐步向外扩展,填充关外的城池,实现彻底掌控并利用大草原的目的。”

“青山关的价值不仅在于军事,更在于政治、经济甚至文化。”

“文优,青山关一出,全天下的所谓雄关都不敢露面!”

“你大可以首接对外宣传青山关就是天下第一关!”

李儒默默点头。¨暁^税*宅. /已¢发′布?醉~欣/璋.洁~

天下第一关,名副其实。

只这个名头,也能收回建造成本,其余的就是净赚。

哪怕主公描述的宏蓝伟图最终成空,也不亏,这里可以正常住人、驻兵,当个大号堡垒使用也是好的。

刘裕领着李儒回到住处,朝亲卫挥挥手:“今儿涮羊肉,切一大盘来,要辣锅。”

又对李儒笑道:“今儿让你尝个好东西。”

李儒试探着问:“辣锅是何意?”

刘裕笑道:“年中有一批凉州来的羌人,还记得吗?”

李儒连忙点头:“记得,徐都督送来的,来自青衣羌,是徐都督与子龙将军联手收服的第一个羌人部落,总共一千八百二十三人。”

刘裕赞道:“好记性,就是这批人。”

“这批人带了许多来自羌地的口粮特产。”

“我有一次视察工地,发现一种小而红的椒菜,辛辣且香,甚为美味,便要来一批并且试种,竟然开花结果了,才收第一批,只有十二斤,我平日里也舍不得吃,你赶上了。”

“嘿嘿,大冬天的吃点这个,浑身热乎乎。”

李儒惊讶:“辣蓼草?”

刘裕摆手:“不不不,辛辣味比辣蓼草纯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