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遵从殿下意志(第2页)
“如六部尚书为从一品,但入阁可为正一品。”
“品级不重要,主要是首观地分辨出职位高低,不致于职权混乱,利于衙门上下正常运转。”
“具体如何定品,当然还要细化,并且在后续施政过程中微调。”
荀攸越听越觉得震撼。
这套官制实在太严密!
几乎没有破绽!
只这套正从九品制,就能厘清现如今官场中的种种混乱,品级高低一目了然,权力轻重层次分明。
这套制度运转起来,再也无人可阻挡。
更不会出现缺了谁便无法运转的风险,按照职务需求往里填人便是,缺一个填一个,就连各部尚书也能随时更换,只要框架稳稳的,就倒不了。
再搭配督察院、捕风司这两个监察衙门……
荀攸默默地收起陪主公演戏的心态,表情严肃起来。
李儒头更低。
贾诩这个捕风司创办者低眉垂眼一句话不会说,他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刘裕的狠辣。
这个主公,平日里看似不拘小节,做事也大大咧咧的。
可关键事情却毫不含糊。
这一套官制,太狠了!
谁在这里当官,就等于把脖子伸进了套索,安分守己还好,若生出二心,套索会立刻收紧,谁都逃不了。
但若听话,那么在这套框架内会过得相当舒坦,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好处。
再往后推三五千年,恐怕都想不出比这更严谨、更高效的官职。
高效,森严。
在这一套权力框架之上,
主公的权柄比高祖、世祖更重,甚至超过了秦始皇。
而且主公还年轻,才刚二十,还能掌权好几十年。
如果主公始终这般英明神武,就算子孙后代全是昏君,也能有三五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国祚。
子孙后代中稍微出个英明点的君主,还能再延长至少百年国祚。
高祖、世祖各自开创二百年基业。
主公文治武功比高祖世祖更强,又有这般严明高效的官制体系,翻一番两番三番都不难。
世祖之后历任先帝糟烂成那个样子都有一百八十年的国祚呢。
不止荀攸、李儒、贾诩这些个谋士意识到这套官制的厉害之处。
就连关羽、徐晃也意识到这一套套的不简单,个个面色严肃。
刘裕很满意几人的反应。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集权嘛。
自古以来,大权旁落的王朝,就没哪个好的。
都说集权不好,可国家王朝的强盛偏偏全是集权带来的,两千年后的川王都在疯狂搞集权。
没当皇帝的时候喊着要分权。
当了皇帝都想集权。
就连汉灵帝都知道设立侍中寺回收权柄,虽然没什么卵用就是。
刘裕总不能连汉灵帝也不如。
当然,套缰绳是套缰绳,收权力是收权力,该给的好处也不能少。
刘裕笑道:“官制大概就这些,现在聊聊爵位?对爵位,诸位可有好建议?”
若是先聊爵位,几个人肯定畅所欲言,毕竟事关自身最切实的利益。
可现在,忽然都谨慎起来,不敢乱说话。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秦王殿下的威严。
但不说话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最后还是荀攸站出来,恭恭敬敬道:“遵从殿下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