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真仁义之师(第2页)
出了金城郡边境就是张掖县。
大军刚到,张掖县令便弃城而走,城内百姓打开城门欢迎刘裕大军入城。
沿途百姓挤作一团,齐声高呼:“开仓放粮!”
“开仓放粮!”
“恭迎血骠骑入城!”
“开仓放粮!”
“……”
刘裕骑在马上,左顾右盼,望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大手一挥:“为了庆祝本将军入城,明日开仓,望百姓们相互转告有序领取!”
“哦呜——”
“将军仁义!”
“恭迎将军入城!”
“真仁义之师!”
“……”
百姓们听到他的话,欢呼声西起。
本以为血骠骑开仓放粮是传言,没想到竟然属实。
一路尾随大部队欢呼雀跃,更有百姓端着水壶水盆请士兵喝水。
大军入城,接管城防,盘点城内物资,发现金银所剩极少,粮草也不多,甚至不够一万人吃半个月。
李儒忧心忡忡:
“主公,要不暂停放粮?”
刘裕摆手:“粮食多得是。”
李儒望着仓库里所剩不多的陈粮,这叫多的是?
刘裕笑道:“金城郡有,那边的粮草堆积如山,组织人手去一趟便是,相信这些百姓绝对不会拒绝。”
李儒更惊愕:“专门从榆中运粮?”
刘裕指指耳朵:“你忍心辜负这些欢呼声?”
又笑道:“当初商鞅变法,最先做的是城门立木,以此取信百姓,使百姓信任官府,我现在所作所为比商鞅变法更宏大、更沉重、影响力更深远,需要百姓更坚定的信任,否则一切宏图霸业都无从谈起。”
李儒听到这,顿时拜服:“主公言之有理,属……臣心服口服。”
自从贾诩来了,并且竭尽全力施展才智开始,李儒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不但更尽心,连称呼也跟着改了。
贾诩在一旁拢着袖子笑而不语,心里却暗暗震惊。
主公年纪轻轻,行事却极其老辣,无论做什么,总能一语道破真相,首至大道本质。
刚才这一番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蕴藏着为君之道最不可缺的道理——取信于民。
为君者,取信于民,则民顺而国安。
反之,失信于民,处处皆刁民。
这番话,功利却不失仁义,真王道也。
……
第二日。
准时开仓放粮。
一户一石,以户籍为凭。
城内的,领一石粮食,便要留下地址与人口、财富信息,登记在册。
城外的,以村为单位,里正、乡老领各户人来领取,统一登记。
若有虚报、冒领,取消全村名额,主犯杖二十或打入苦力营服役三年。
放粮时,一部分士兵维持秩序,识字的亲兵们则负责查验身份、登记造册,效率极高。
不到两日便全部放完。
总共登记在册一万六千余户。
当然,张掖县肯定不止这一万六千多户,毕竟时间太短,郊外乡下还有许多人没有收到消息。
没有领到粮食的百姓更失望。
刘裕趁机宣布:“张掖县粮食被原县令搬走,所剩不多,但没有领到的不要急,本将军在榆中存了许多粮草,先招募青壮民夫南下运粮,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粮,人人都有份,本将军可不会失信于百姓。”
失望的百姓们顿时大喜。
有人高声问了一句:“其他县的人能领吗?”
刘裕笑道:“放粮之前立了规矩,只有在张掖县定居的百姓放粮。”
那人又喊道:“小人愿用一个消息换取十石粮食和城内一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