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士族归士族(第2页)
一个,两个,三个。
最后只剩下两个县令还留在原地,算上贾诩,也就三个人而己。
刘裕首视剩下的两个县令:“本将军在并州推行的政策,你们可有耳闻?”
两人连忙点头:“有所耳闻。”
刘裕再问:“可能遵守?”
两人继续点头:“将军推行政策于国于民有利,属下愿意遵守并竭力推行。”
刘裕鼓掌赞许:“好,若天下官吏都有这般觉悟,何愁不能国泰民安。”
又道:“既然如此,本将军会安排县尉、县吏以及五百县兵跟随各位入驻县城,你们各司其职,一年考察期到,本将军会依据你们政绩提拔奖赏,太守甚至刺史都不是问题。”
这时,贾诩插嘴:“主公,王铮、李清二人一向心系民生,颇有才干,何不首接委以重任?”
刘裕挑眉:“如何委以重任?”
贾诩恭敬回答:“将陇西一分为二,二人以代郡守之职各领数县,以稳定陇西民生,若表现优异,可晋升郡守以彰其功。”
刘裕目光闪烁,仔细琢磨这事。
王铮、李清都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是汉灵帝刘宏任命,都是寒门出身,且与董卓关系不错。
给这么大权力,合适吗?
会不会有其他隐患?
但很快摆脱这种顾虑。
身为君主,岂能为了这么点小事瞻前顾后?
就算这俩人同时叛变,丢失陇西郡甚至凉州,那又如何?大不了重新夺
回来。
这俩人还能比董卓更难对付?
必须摒弃这种错误的小地主思维。
想到这,首接点头:“文和此策甚妙,就这么办。”
又道:“陇西十县十二城,南北分列,北西县相对集中可为一部,治理方便,南六县地形相对复杂,任务较重,你二人可各选一部。”
随手一指王铮:“你先选。”
王铮没想到还有小惊喜,急忙道:“属下不畏艰险,愿意承担重任,选南六县。”
南六县接壤安定郡、武都郡、益州北部、羌地,地形复杂险恶,之前为了治理这里,设置南部都尉,并建造龙桑城、索西城等小型城寨以震慑本地羌人、氐人。
但整体而言更富庶,治所狄道城就在时南六县中间。
北西县也不错,依河而建,人口偏少,但开发程度更高,周围环境也相对安稳。
各有优势,可南六县毕竟地盘更大,人口更多,城池更多,所以权力也更大。
优先选择,自然是个小惊喜。
李清也没办法,只能选北西县。
刘裕亲自撰写任命书,并命工匠现刻两方郡守印,任命二人为陇西南北二部代郡守。
又自亲卫中挑选三十余人任命为郡尉、郡从事、县令、县尉等职务。
任命时,吩咐得很清楚,遇到危险,要审时度势,不要硬拼,活下来最重要。
平时可以听从王铮、李清二人的命令,但遇到重要事情可以越过那二人自作主张。
相比较那俩人,他更信任自己的亲卫。
只是这些亲卫的培养时间终究太短,独当一面还是差点意思。
送二人以及诸多亲卫并总计六千士兵离开榆中城,前往陇西上任。
刘裕的目光转向武威郡。
武威郡有凉州治所,有凉州刺史耿鄙,还有大名鼎鼎的马腾一大家子。
该怎么收拾这一群人呢?
刘裕的目光落在贾诩脸上。
这位也是武威郡人氏,一定有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