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皇甫嵩来袭(第2页)
刘裕却坚定认为,这种制度只会滋生种种乱象,削弱军队战斗力,甚至埋下严重的隐患。
所以,他练兵,所有士兵包括军侯在内的军官必须亲力亲为。
尤其着甲这块,伍长负责,战友相互帮助,以提升着甲速度。
还时常举办相关项目的大小比赛。
说白了,训练和战斗才能占用多少时间?
除了这些,他还要补文化课呢,从最基础的读写到基础军事手册、基层民政治理指导方针,应有尽有,全是他自个儿编纂的。
不但要教,还要考试呢。
非战斗时期,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就一个理念——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想逆袭,就得卷。
胜出的,就是他的备用军官和地方官员,以取代那些成名的文臣武将。
失败的,那就继续当大头兵,退伍后投身各行各业。
总而言之,不养废物。
……
二月初二。
天气略微转暖,站在金城的城墙上西处眺望,远处的山川和丘陵己经盖上层层嫩绿,近看却不见草色。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在这里具象化了。
刘裕在等董卓。
等董卓来投靠。
只要董卓敢来,他就敢杀。
杀了董卓,董卓的部下就是一群游兵散勇不足为惧。
赵云和关羽己经准备好。
赵云攥着钢枪,骨节攥得发白。
关羽手握【大刀】,丹凤眼眯成一条缝,杀意在其间悄悄蓄积。
这时,有斥候从东边飞奔而至,一口气冲上城头:“主公,勇士城急报,皇甫嵩率两万骑兵猛攻!”
刘裕皱眉:“城破了?”
斥候重重点头:“危在旦夕,王县令命属下先行传令,决定择机放弃勇士城,退守榆中。”
刘裕听到这,反而松了口气:“别傻傻死战就好。”
摆摆手:“再探。”
斥候起身离开。
赵云皱眉:“主公,怎么办?”
刘裕随口道:“不必理会,高顺在榆中,任皇甫嵩有通天的本领也无用,至于勇士城,丢就丢了,反正本来也没打算长久停留。”
赵云目光望向西北方向:“先斩董卓?”
刘裕点头:“金城郡是个好地方,三面高山环绕,就榆中一条大路,另外一条小路又被金城县卡着,董卓、韩遂就是两只自己钻进口袋里的老鳖,无处可逃,当然要趁热打铁彻底干掉这俩人。”
“要么斩其头目,要么绝其根基。”
“斩杀这俩大首领,剩下的游兵散勇不成气候。”
“消灭他俩的大部分士卒和将领,十年内也翻不起大风大浪。”
“这俩目标,总要实现一个,这一仗打得才算及格。”
赵云悟性很好,当即点头:“行军打仗,当以既定目标为绳准。”
刘裕满意点头:“不错!”
成公英在一旁听着刘裕和赵云的对话,心中隐约有所领悟。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刘裕和下属的相处方式,以及这种随时随地地教导方式。
真亲切。
没架子。
想什么说什么。
而且句句在理,深入浅出,讲得明明白白仔仔细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话术。
与自己了解的、想象的那些君主完全不同。
这氛围也更轻松,更自在。
真……好。
这时。
西北方向忽然卷起阵阵黄沙,仿佛龙卷风来袭。
这场面,刘裕和刘裕手底下的人都很熟悉,朔方那边一年有半年的沙尘天气,刮西北风有沙尘,刮东南风也有沙尘。
沙尘最大的时候,遮天蔽日黄沙漫天,不见日月星辰。
但这种明显不是自然沙尘,而是大股骑兵。
关羽立刻抓紧大刀。
赵云神情也更凝重:“主公,看这气势,董卓带了许多兵马。”
刘裕点头:“至少五万人!甚至更多!”
又补充一句:“我怀疑,韩遂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