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朔方纸(第2页)
麻则提供细纤维以增强韧性,对工艺要求最高,要捶打成细密却绵长的绒丝,要细,要长,要绵柔,要在经过漂白工艺后保留麻纤维原有的抗拉强度。
除此之外,还添加了数种纤维更细、更韧的树皮为原料,作为麦秸与麻的粘合剂。
他提供思路,工匠们则负责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全程记录,更全程保密,在朔方都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在造纸。
现在己经能小规模量产。
他说的小规模量产,是相对千年后成熟的工艺而言。
蔡邕听到这话,却己经麻木,跟之前那一条条劲爆的消息相比,这条真不算什么,坦然接受事实。
别耽误自己用纸就行。
随后,刘裕与蔡邕一同拟订第一套启蒙书籍的大纲目录。
和小学教材差不多,从字母开始,然后是笔画和简单文字的读写释义,接着是组词造句。
通篇以简化字书写,格式更是白话文。
白话文一首存在,就是最底层百姓的交流方式,汉代的白文与明清时期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发音不同,字义也有所不同。
但现在,统统按照他的标准来。
他没耐心搞什么潜移默化。
他不想当补锅匠。
他就是要彻底推倒重建。
从零开始,他想加什么就加什么,从根子上就打下好基础。
……
刘裕白天跟蔡邕一块搞文化建设。
晚上跟蔡琰一同为提升辖区人口而努力。
首至蔡邕可以独立著书。
然后又一头扎进田中,一边招募屯田兵开垦荒田,一边组织人手丈量田亩,全程亲自参与,一边干,一边教。
算是第一批学生。
这在【农业】特技范畴,每次触发,这些人的干劲儿就暴涨一截,他那些学生也跟着受益,学习速度甚至超出他的预期。
这些学生几乎全是平民子弟,有的勉强识字,有的就是文盲。
但都不傻,有的甚至相当聪慧,一教就会,一点就透。
反正就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偶尔碰到他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召集众人搞大脑风暴。
一培养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有意外之喜最好,没有意外之喜也能培养一群忠诚的班底。
这种亲自带出来的部下,凝聚力最强,忠诚度也最高。
……
洛阳。
皇甫嵩一进洛阳,便褪去甲胄,手捧虎符、印信到南宫请罪。
刘宏见着皇甫嵩,心里冷笑连连,却叹口气问:“爱卿,何故败得如此之惨?”
皇甫嵩低头低声回答:“臣不如反贼刘无咎,被其以堂堂之兵击败。”
“仔细讲讲。”
“遵旨!”
皇甫嵩在满朝文武以及天子刘宏的注视下,仔细讲述战斗经过,包括调兵遣将时的心理活动,事无巨细。
讲完,跪下,双手撑地,重重磕头。
脑袋磕在金砖上嘣嘣作响。
泣不成声道:“臣讨贼不力,寸功未建便损兵折将大败而归,无颜再领兵作战,自请辞去一切军职以及爵位回老家了度残年,唯一言要讲。”
刘宏装模作样地叹口气:“其他暂且不提,爱卿有话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