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洛阳又来人(第2页)
刘裕呵呵笑道:“本将军知之甚多,但也有未知之事,你且说来,曹操也是宦官之后,为何做事如此决绝?”
蹇硕毫不犹豫地答道:“曹操是曹腾孙子,理应与陛下一心,谁知竟是个有二心的,打死小人叔父不过是为了向袁氏献媚,此后果然得了袁氏青睐,整日里与袁本初袁公路厮混,沦为袁氏走狗,着实可恶。”
刘裕哦了一声。
这么简单呐。
还以为是宦官派系间相互内斗,原来是曹操为了摆脱宦官一系的标签转投士族一系,所以打死蹇硕叔父以表明态度。
这蹇硕虽然只是个小黄门,却深受刘宏信赖。
打死蹇硕的叔父,等于打了刘宏这个皇帝一巴掌,是以袁氏为首的士族最乐意见到的。
曹操嘛,虽然没有彻底摆脱宦官之后的标
签,但态度够坚决,更为自己立了一套“刚正不阿”的名声,这对刚刚举孝廉出仕的曹操大有好处。
嗯,这就是曹操的“养望”之术。
简单粗暴,但有效。
这年头,宦官的名声极差,跟宦官对着干的就是大英雄,敢杀宦官,那就是大英雄中的大英雄。
朝廷文武大臣杀宦官,必然是刚正不阿的大清官。
皇帝杀宦官,就一定是古往今来排得上号的明君。
蹇硕见刘裕神态,以为刘裕对曹操有意见,接着道:“使君,说起来此事的根子出在其祖曹腾,曹腾先后侍奉六位天子,身居高位三十多年,深受信赖,可在他掌权的这些年,顺帝、质帝、冲帝、桓帝先后死于非命,更多次举荐士族子弟为官,为自己博得好大的名声,却置几位先帝性命于不顾,其心可诛!”
又恨恨道:“小人不是说曹腾是害死诸位先帝的凶手,但其身为宦官之首却坐视几位先帝死于非命,自身却毫发无伤,更在士林中得了极好的名声,其必然与士人早有勾结,甚至是知情者。”
再咬牙切齿道:“曹腾死后,曹嵩再不隐瞒,一心想摆脱与宦官之间的干系,甚至不惜掏空家底购买太尉之位,只为把曹家打造成真正的士族。”
说到这,表情更恨:“曹操打死小人叔父,就是曹氏跻身士族之列的小伎俩,而且这样的小伎俩很多,远不止这一条。”
刘裕见着蹇硕咬牙切齿恨意十足的表情,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笑。
但想想,又觉得挺可怜。
这是个忠心耿耿的太监,对刘宏、对大汉的忠心不打丝毫折扣,先是担任西园八军中的上军校尉,又在刘宏死后坚定不移地执行“处死何进扶刘协登基”的遗诏,只可惜棋差一招,被宦官出卖,死于何进之手,引发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之间不死不休的决战,刘宏最信任的两拨人马就这么在袁绍的煽风点火下同归于尽。
至于曹操,嗯,也正常,谁不想当士族啊?
士族的好处就是多啊。
士族就是掌握着天底下绝大部分财产。
士族就是掌握着这天底下绝大部分的人才和话语权。
有机会跻身士族之列,谁愿意当人人唾骂的宦官之后?
别说曹腾曹嵩曹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心心念念要重修《氏族志》。
李世民都摆脱不了士族情结,何况其他人。
不过,蹇硕这么一说,曹操的立场就很明朗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曹操和袁氏一条心,而非刘氏皇室。
现如今朝堂势力三分,士族,外戚,宦官。
刘宏身为皇帝,通过宦官掌握侍中寺,通过侍中寺控制尚书台,通过外戚掌控军权,一文一武对抗士族。
想法很好,但士族势大,宦官势弱,外戚无能,刘宏的制衡之策全是镜花水月。
所以,刘宏派蹇硕来这儿,也是想拉拢自己?
刘裕想到这,来了兴致,朝蹇硕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坐,陛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