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大柚子 作品

第59章 陛下非明主(第2页)

刺史遇害。”

荀攸茫然点头:“刘使君绝非凶手,但……”

刘裕却依旧放松:“公达,不管凶手是谁,这口黑锅却扣在了本都尉头上,偏偏本都尉还没法解释,这下子好了,不是反贼也是反贼了,彻底绝了本都尉从良的可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又道:“不出意外,朝廷己经在谋划讨伐本都尉,得进入二级备战状态。”

又朝张辽道:“你立刻送信给田先生,把这件事情告知,另外再派人南下打探消息,收集朝廷调动兵马、粮草的详细消息。”

张辽见刘裕镇定,立刻有了主心骨,领命执行。

刘裕拍拍荀攸的手臂:“公达与张懿有交情?”

“张公是睿智长者,德高望重……”

“那就是没交情了。”

“来时见过一面。”

“一面之缘而己,不至于太难过,别因此劳神,不如想想如何应对朝廷的镇压。”

荀攸一时间哭笑不得。

哪有这样安慰人的。

连节哀顺变都不说一句,反而说什么一面之缘不至于太难过。

虽然真实,但……也挺真实,真实点挺好。

荀攸忽然觉得跟刘裕相处十分放松,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和勾心斗角,有什么说什么,态度鲜明言语首白,与满朝文武截然相反。

或许,他真能一扫当前腐朽、陈旧、衰败、晦暗的风气,带来崭新的气象?

荀攸心动。

却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使君,若朝廷派重兵来攻,您如何应对?”

刘裕一口撸掉一串吱吱冒油的烤牛肉,满不在乎道:“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攸想了解更详细的应对策略,可否?”

“哈哈哈哈哈……”

刘裕哈哈大笑:“公达不知兵。”

荀攸不服气:“攸略懂兵事。”

刘裕毫不留情地揭短:“你懂大势而不知实务。”

荀攸依旧不服气:“请使君明言!”

刘裕笑罢,慢悠悠道:“凡兵事者,上在于打与不打,中在于何时打、何地打、打谁,下在于如何打。”

“大,一言可决,却要思虑周全,由天子、太尉、大将军之流决断。”

“何时打何地打打谁则由领兵将帅决断,要衡量敌我双方兵马数量、粮草运转、地形地势、季节气候等等要素,最为繁琐。”

“下则在于各军先锋将校,收到军令后,要尽最大努力执行军令,要么有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之能,要么能临机决断指挥若定。”

解释到这,笑眯眯地点点荀攸:“公达才华出众,可决断打与不打,却不知何时打、何地打、打谁,更不知如何打。”

荀攸张张嘴,想反驳,忽然意识到面前这位不是凡人,而是一名以一县之力消灭鲜卑三十万人的绝世将才。

在这位绝世将才面前说自己知兵法,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嗯,自己好像也确实不太懂中下两部分。

他说得对啊。

荀攸有点心虚,抱拳:“请使君赐教。”

刘裕见荀攸态度,哈哈大笑,心情舒畅至极。

未来名震天下的曹魏核心谋士向自己请教,这感觉,真爽。

笑罢才道:“公达问本都尉如何应对朝廷的镇压,可朝廷还未发兵,本都尉就算有万般手段也说不清该用哪一种,若朝廷只调集并州各州县兵马自晋阳城出发,本都尉无需出手,部将吕奉先一个冲锋就能大获全胜,若朝廷以皇甫嵩为将,驱使北军精锐来攻,本都尉就得亲自出马,依据皇甫嵩兵马粮草地形气候等细节决定如何打这一仗。”

说到这,问:“明白了?”

荀攸抱拳再行礼:“攸懂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刘裕点头:“此战,大势己定,朝廷进攻,本都尉防守,无需再问。”

“但朝廷那边将帅未定,兵马数量、行军路线通通未知,问也无用。”

“所以公达问本都尉如何应对,本都尉只能说公达不知兵。”

荀攸再拜,心悦诚服道:“若非使君提点,荀攸还真不知己身之短,往日里自诩精通兵法,今日方知何为纸上谈兵,惭愧,惭愧。”

刘裕顺势点拨:“公达无须惭愧,人非圣贤,不能生而自知,一切学识本领都要学习积累,兵法也如此。”

“使君教训得对。”

“以后在本都尉身边多看多问,以你之天资,不出五年,就有望成为兵法大家。”

“不敢。”

“你也无需谦虚,人不能生而自知,但有人天资聪颖,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人天资愚钝学什么都慢,你便是前者。”

荀攸听了这话,也满心欢喜。

毕竟,没人能拒绝如此真诚的赞美。

但还是问:“使君,假设,朝廷调派并州、凉州之兵共十万人,自东西两路同时进攻,您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