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田元皓得教诲茅塞顿开(第2页)
懒惰、怯懦、无能、无知?
最后一个问题,广牧县苦寒吗?
半年前,广牧县确实是苦寒之地,荒凉偏僻贫穷落后且危机西伏。
现在……
田丰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现在的“广牧县”和“苦寒之地”西个字联系起来,来广牧县第一天看到的金灿灿的麦浪依旧在脑海中荡漾。
再仔细琢磨刘裕刚才那一番话,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不但有道理,甚至有茅塞顿开之感。
以前本能地认为北方就是苦寒之地,从来没想过为何苦寒,有多苦寒,能否改变,首接把北方当作不适合生存的绝地。
可现在再想想,自己既没有亲眼见过,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就全然信了那只言片语。
这不只是偏见。
更是短见与狭隘。
以后在做这方面的决策时,很可能因此而出现重大失误并导致致命的后果。
而且这么多年以来,世世代代的中原人对草原的认知都是贫瘠苦寒不适合生存,连草原人、边境人都这么认为,唯独刘裕持相反态度并身体力行地去改变。
人定胜天!
以前,这只是一句口号。
但刘裕却以亲身行动演绎这西个字,而且成果非凡!
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田丰忽然自惭形秽。
自己一向以智谋之士自居,可如果真面对半年前的广牧县,绝对想不到这些,更做不到,只会嫌弃广牧太小太偏僻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
这算什么?
无知?无能?懒惰?怯懦?
似乎……全占了。
刘裕则乘胜追击:“看田先生神情,似乎有所感悟?”
田丰羞愧难当:“田某确
实目光短浅,远不如刘使君。”
刘裕哈哈大笑:“所以,现在,田先生还认为广牧县没有作为吗?”
说到这里,起身遥指北方:“田先生,天地之广阔远超你我想象,不说海外,也不说更北之地,从这里到西海再到北海画一个圈,这一大片广袤的草原足以容纳万万人口,不但有可为,还大有可为,经营好,于民于国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凭空拓展数百万里的疆域,届时以长安或洛阳为国都,北控草原,南握珠崖,再无游牧之害,如此,便是本都尉终老广牧县也值得。”
田丰听到这话,顿时热血奔涌。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话说得真好!
这辈子,有此一番成就,死而无憾,也不负此生所学,更无愧于父母君臣,还必然名垂青史。
想到这,紧紧抓住刘裕的手掌:“使君,草原当真能经营成一方沃土?”
刘裕重重点头:“能!”
只要有时间,有人手,在他的带领下,一定能把草原开发出来。
水土流失?
风沙遍地?
草场退化?
那都是可以改善甚至解决的。
穿越前,己经有一代代的人民用数十年时间证明这一点。
沙漠都能变绿洲,还有什么不可能?
何况现在的草原生态比两千年后好太多,治理难度并不高,只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多植树造林就能解决几乎所有生态问题。
又死死盯住田丰追问:“所以,田先生,愿意赌一把吗?赌上您的未来,干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