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欲攻上党冯异劝降(第2页)
田立听完,也只好悻悻而归。
两日后,冯异的一封劝降信送入了李轶的府中。
信上说:
人如果想正自己的容貌,那就需要照明镜。人如果想要正自己的行为,就要借鉴历史。
昔日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了商朝的昏庸腐朽,多次提醒无果,于是果断抛弃商纣王投奔了周武王,从而成为千古美谈。昔日项伯是项籍的叔叔,他曾多次谏言项籍,可项籍并不采纳,所以他抛弃了项籍,投奔太祖高皇帝,从而成为一段佳话。昔日周勃、曹参为我大汉托孤重臣,也为了我朝社稷,废除少帝,迎文帝于代国,终使我大汉雄霸天下。昔日霍光权倾朝野,由于新皇刘贺即位之初便胡作非为,便将他废除,迎宣帝于民间,保我大汉强盛不衰。
这些人之所以背弃旧主,是因为他们参透了天道的预示,看清了存亡的征兆,明白了盛衰的规律。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不朽功业。
如果说刘玄还值得辅佐,还能挽救,那也不枉费舞阴王呕心沥血。可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舞阴王雄才大略,却远离了政治中心,被放置在如此边远的角落?如今刘玄腐朽,朝中奸佞当道,赤眉、邓禹两路大军己兵临城下。各地封王早己看透了刘玄的面目,没有一个回师勤王,朝中大臣也不再尽心辅佐,反对的势力揭竿而起,比起王莽在时更甚,天崩之日就在眼前。
我主刘秀正是看到大汉社稷将毁于一旦,才会顶着严寒,冒着风险击溃王郎,荡平流寇,经营河北。如今我们这里战将千员,带甲百万,百姓爱戴,万众一心。
如果舞阴王能看清局势,当机立断,功劳则可与上述先贤比肩。如果舞阴王错过此良机,待到大军围城之日,恐追悔莫及。
李轶将书信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看着屋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此时李轶的心中如同巨龙翻江一般,久久难以平复。他也知道,如今长安己是危在旦夕,朝廷十有八九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刘玄实在是过于昏庸,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兴许还能做个守业皇帝,可如今乱世,唉。
李轶又想到了如今如日中天的刘秀,如今他可真的是乱世中的一枝独秀,莫说此时
军阀混战,就是军阀们都联起手来攻打刘秀,谁胜谁负还犹未可知。
唉,李轶心说,想当初刘秀兄弟起兵,正是因为有我和兄长李通的支持,想当初,我和刘秀兄弟是如此的亲近。都怪我当初瞎了眼,被猪油蒙了心,看到刘秀兄弟失势,转头投了王匡。可谁也没长前后眼不是?那时刘秀兄弟被王匡压制的死死的,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刘秀会翻盘啊。
如今之计,只有暗中和刘秀联合了,这其中的伤痕,就交给时间慢慢抚平吧。
于是李轶给冯异写了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