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剃头匠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n.y\d·x~s¢w?.~c-o/m~今天你称帝,明天我登基,城头变幻大王旗,苦的终究是老百姓。在汴州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尾,住着一个姓陈的老剃头匠。街坊们都叫他陈师傅,至于他的名字,倒没几个人记得清。
陈师傅的剃头铺子小得可怜,一把磨得锃亮的黄铜剃刀,一张能躺能坐的旧木椅,一面擦得透亮的铜镜,还有一个小火盆,这便是他的全部家当。乱世里,大家伙儿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讲究什么发型?所以陈师傅的生意,与其说是剃头,不如说是个解闷儿的地方。
可这巷子里的人都知道,陈师傅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神技。他剃头,不光是剃去头发,更能剃去人心里的“愁”。
这事儿得从巷口的张屠户说起。张屠户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平日里杀猪宰羊,手起刀落,从不含糊。可有一阵子,他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整天唉声叹气,手里的杀猪刀都抖得厉害。他老婆没办法,硬把他拽到了陈师傅的铺子里。
“陈师傅,您给老张瞧瞧,他这是中了什么邪了?”张屠户的老婆急得直搓手。
陈师傅也不说话,只是让张屠户在那张旧木椅上躺下。他拿起热毛巾,敷在张屠户的脸上,水汽氤氲中,张屠户紧绷的神经渐渐松懈下来。陈师傅这才慢悠悠地拿起那把黄铜剃刀,在挂在墙上的荡刀布上“唰唰”地磨了几下,那声音清脆又规律,像一首安神的曲子。
“老张啊,最近心里不痛快?”陈师傅的声音很平和。
张屠户闷闷地“嗯”了一声,声音从毛巾底下传出来,含糊不清:“前些日子,城里来了兵,抢走了我准备给娘买药的钱。~x!t¨x′x-s′.~c^o,m*娘的病……唉,我一个大男人,连娘都保不住,算什么本事?”
说着说着,他眼圈就红了。
陈师傅没再劝,只是开始动手。他的手稳得出奇,剃刀划过张屠户的脸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剃刀的刮过,一缕缕比头发丝更细、更轻的灰色絮状物,竟从张屠户的皮肤里飘了出来。那东西没有重量,像烟又像雾,带着一股子沉闷的霉味。
这就是“愁丝”。人心里积攒的忧愁、悔恨、焦虑,久了就会变成这种无形的丝线,缠绕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
陈师傅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愁丝”刮下来,用一只特制的小竹篮接着。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张屠户的脸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也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竟在椅子上睡着了。
他老婆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指着那小半篮子灰扑扑的“愁丝”,结结巴巴地问:“陈师傅,这是……”
“心里不痛快的东西,都剃下来了。”陈师傅将小竹篮端到那个小火盆边,划拉火石,“滋啦”一声,那些“愁丝”遇火即化,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里,连点灰烬都没留下。那股沉闷的霉味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淡淡的草木清香。
张屠户醒来后,揉了揉眼睛,感觉神清气爽,仿佛做了一场大梦。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虽然还是那个糙汉子,但眼神却亮了许多。他“扑通”一声给陈师傅跪下,磕了个响头:“陈师傅,您真是活神仙!”
陈师傅赶紧扶起他,摆摆手:“什么神仙,就是个手艺人。~g,g.d!b`o`o`k\.¢n*e_t^记住,心里的愁,跟头发一样,长长了就得剃,憋久了会生病的。”
从此,陈师傅能剃“愁丝”的名声,就在这城里传开了。生意不好发愁的小贩,思念远方亲人的妇人,科举落榜的书生,都爱往他这小铺子里跑。来的时候愁眉苦脸,走的时候都脚步轻快。陈师傅依旧话不多,只是默默地用他那把灵性的剃刀,为人们清理着精神上的垃圾,然后将那些“愁丝”在火盆里付之一炬。
他常对徒弟说:“这‘愁丝’是人心里的阴霾,最是阴毒。若不烧干净,任它飘散出去,聚多了,就会变成‘愁瘴’。”
徒弟不解地问:“师傅,什么是‘愁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