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昆仑的本源(第2页)
镇昆石的本源纹本是十三道纹路(石、水、草、崖、原、峰、脉,加上之前未显的风、雷、光、影、时)相缠成圆,此刻被虫蛀得只剩残痕,圆缺了一角,本源气就顺着缺口往外涌。
“得补全这个圆。”灵汐吹响玉哨,哨声里裹着十三颗珠子的灵气,蚀源虫果然停在原地,身体渐渐透明——它们怕万物灵气与本源的合气。阿昭将珠串举起,十三颗珠子飞到镇昆石的十三瓣裂处,褐珠对石纹、蓝珠对水纹、青珠对草纹……最后脉心珠的五彩光填向缺口,“万物灵气归位,才能引本源重凝!”
石砚跟着昆翁往开明兽巢穴走,巢穴里的开明兽正用头撞着玉壁,九只眼睛里的灵光忽明忽暗。“用万物灵草的汁液试试。”石砚将石林的岩苔、涧谷的水藻、甸原的芨芨草、崖壁
的崖柏、高原的冰草、峰巅的云松、地心的地衣捣成汁液,泼向开明兽的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灵光突然清明,开明兽低头吐出颗通体浑圆的玉珠,珠里裹着团纯白的气——正是昆魂珠,珠身的纹路正是完整的本源圆环。
灵汐将昆魂珠按在缺口处,纯白的本源气立刻顺着十三颗珠子的纹路流转,褐珠里的岩流、蓝珠里的水流、青珠里的草流……所有灵气都与本源气相融,蚀源虫在合气中渐渐化成光点,融入本源纹。
镇昆石的十三瓣裂处突然长出共生体——石上生草、草间流水、水中映冰、冰上覆云、云下连崖、崖底接地、地脉通源……最后所有共生体缠成圆,圆心浮出先民刻的字:“昆为万物母,万物为昆子,源凝则子荣,子聚则源固,生生不息,是为天地。”
“原来不是单向的守护,是互相成就。”灵汐看着珠串与镇昆石的圆环共振,本源窟的光涡开始逆时针旋转,转出的本源气带着暖意,往昆仑四方流去,之前枯萎的雪莲抽出新蕊,蕊心嵌着颗小小的本源珠——是昆仑与万物灵气凝成的共生蕊,蕊每颤动一次,四山灵气网就往天地边缘扩一圈,直到与整个天地重合。
(四)生生的约定
昆翁在昆仑绝顶刻下最后一行字,用的是灵汐珠串的十三色灵气:“万物知昆有本源,昆知万物能聚灵”,刻痕里嵌着所有地方的种子,石籽、水藻籽、草籽、崖柏籽、冰草籽、云松籽、地衣籽、雪莲籽……落雨时生根,开花时结籽,籽随风飘向四方,像昆仑在给万物写回信。
灵汐望着昆仑外的天地,四山灵气网已经变成覆盖天地的光膜,膜上的光点是万物的灵,光膜里流动的是昆仑本源,珠串的十三颗珠子浮在她掌心,化成道圆环胎记,印在银河草印记旁。
阿昭的《山川志》突然自行翻动,最后一页空白处生出文字:“从青泥沼到昆仑心,走的是路,聚的是灵,懂的是——万物同源,守亦同守。”
石砚摸了摸小臂的焰心草印记,印记里多了道本源纹:“以后再没有守石、守水、守草的分别了,守一块地,就是守整个天地。”
云雪兽蹭了蹭灵汐的手心,颈间的毛染上本源光:“该回家了,总祭坛的玉璋该添新的字了。”
灵汐点头,转身时看见所有守境人站在昆仑门后——岩伯、涧娘、甸婆、崖翁、原翁、峰姑、脉翁、昆翁,他们的印记同时亮起,与她掌心的圆环相和。
“我们会守好各自的地方,等你带着新的故事回来。”昆翁的声音在玉雾里回荡。
灵汐挥手告别,脚步踩着本源气铺成的路,往总祭坛走去。路上的共生草正顺着灵气网蔓延,草叶上印着她走过的每一步,像天地在给她记着脚印。
而昆仑的风里,永远飘着十三颗珠子的共鸣声,像在说:天地还在,路就永远等着人走;万物还在,约定就永远不会结束。
喜欢溯影惊华:嫡女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