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星回 作品

第225章 石碑上的新字(第2页)

总祭坛的灵气顺着根须,往四面八方的村庄飘去。灵汐看见邻村的老丈在田埂上弯腰,手背突然浮出片清沼草的影子,他愣了愣,随即笑着摸了摸身旁的老井,井里的水立刻泛起银波;黑风谷的猎户打猎时,箭杆上的焰心草纹路亮了,他下意识绕开了一窝刚出生的云雪兽崽;苍梧山脚下新迁来的山民,孩子的摇篮边突然长出冰蓝的共生花,花瓣轻轻晃着,哄得孩子不哭了。

“印记在找自己的主人。”阿昭的银雾映出这些细碎的画面,像串流动的珠子,“山记得谁真心待它,就把守护的印记给谁,不分族群,不分老少。”

石砚在总祭坛旁搭了个木架,上面挂着各地山民送来的信物:邻村的井绳、黑风谷的兽皮、苍梧山的冰棱……每件信物上都沾着点共生花的粉末,在风里发出细微的共鸣。“这是新的护山阵,”他指着木架,“先民的阵靠星砂,现在的阵靠人心,人心连起来,比星砂更结实。”

灵汐在总祭坛的石碑旁,用银河砂和焰心草汁,添了一行新字:“山连万脉,人共一心,守之,山笑。”字迹落在“违之,山怒”的旁边,一柔一刚,像山与人在对话。刚写完,石碑突然震动,新字竟渗进石纹里,与先民的字融为一体,泛出温暖的光。

(四)没有终点的路

秋收时,总祭坛成了山民们的聚集地。老人们坐在星砂臼旁,讲着各自山的故事;年轻人学着画护山符,符上不再有“缚”或“锁”,只有“生”和“养”;孩子们追着三色共生花的蝴蝶跑,蝴蝶停在谁的肩头,谁就会笑着去给路边的银河草浇水。

灵汐的木屋前,多了个新的架子,上面摆着来自各地的种子:苍梧山的冰蓝花籽、断龙山的焰心草种、邻村的老槐树实……阿昭正在绘制新的《山川志》,每页都画着不同的山,山脚下都有个小小的人影,人影的手,都牵着山的根须。

这天,灵汐又听见了山的回响,不是某一座山的声音,是无数山的声音合在一起,像首宏大的歌。她抬头望去,总祭坛的星砂臼升起道三色光柱,

贯穿天地,光柱里浮动着所有守山人的脸:先民、爹娘、石砚的爷爷、冰雕里的守山人、还有此刻在田间劳作的山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样的笑。

她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尾,也不是新的开始,是守护本来的样子——像山的灵气,循环往复;像共生花的种子,落地生根;像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代代相传,却又时时新鲜。

灵汐摘下一片三色共生花的花瓣,夹进爹娘的笔记里。笔记的最后一页,她写下:“山在,人在,约定就在。”写完,她站起身,往总祭坛走去,石砚和马苍正等着她一起,把新收的花籽包好,寄给更远的山民。

风穿过花丛,带着新麦的香,带着银河草的甜,带着无数声轻轻的“欢迎回家”。灵汐的脚步轻快,像走在春天里,而这春天,会跟着每一个守山人的脚印,一直走下去,没有尽头。

喜欢溯影惊华:嫡女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