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不归 作品

分卷阅读84

灞水也是阿爷的错;梵奴弱龄早慧更是阿爷的错。/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阿娘离世以后,你独自溺于伤悲,可却忘了我与小妹也仅是孩童,那时家中许多事情都让我一个不足七岁的孩童来管束,小妹也始终都未能消除对阿娘离世的恐惧,常畏黑夜,所以才会在那日惊醒后坠水。”

“阿爷也勿要将今日之过再推给我们。”

“我与梵奴身为子女,已经无愧。”

“只是不知,阿爷是否有愧。”

褚儒闻言,内心为之一振。

*

马蹄践过洛水、渑池的暮春。

最后通过崤函道的险峻峡谷。

而她如今所身处的是崤函道南北线最终所会师的陕县。

褚清思眉头微皱,用力才将马立在原地。

此马是昔日高宗赐给阿爷褚儒的,来自突厥,马身健壮,肌肉发达,无累赘之肉,可日行八、九百里,一日就能抵达长安。

但同时也极难控制,需比其余马匹付出更多力量。

所幸牵动肌骨带来的轻微酸痛并不妨碍行动。?k,s·w·x*s_./o?r.g^

褚清思朝四周环视一圈。

男子所骑乘的那匹名曰跃景的马也丝毫不逊于此马,因其速有如岁月跃过光景,故有此名,所以若按照常规来往于长安、洛阳的路线继续奔走,必将难以追逐。

随即,她右手稍拉缰绳,果断驱使着这匹突厥马走上一条歧路。

*

李闻道出了函谷关。

在即将到潼关关城的时候。

已是翌日黎明将至。

闻见身后有声音,他控住身下的黑马停下。

随从的两宿卫也随人主而停,有些不知所以的朝后看去。

两刻后才警备道:“有人。”

而为首之人的神情始终都是毫无波澜,仿若在静待猎物的出现。

*

天授二年,女皇北迁潼关关城于黄土塬下。

即黄河、渭河以南岸。¨5′0′2_t¨x^t\.,c\o·m/

经过通晓的奔走,又是在险峻沟壑之中奔走,人马都早已疲倦。

出了函谷关不久,褚清思的速度就开始有所减缓,身体及力气也逐渐流失,虽然竭力保持着清明,但却并非人力能抵抗。

在此状况之下,她突然看见前方耸立有三匹马。

一马当先。

两马在后并列左右。

而其中那匹为首的最为注目。

宽肩劲腰、皂色幞头、玄青缺胯袍的男子就跨坐其上。

两人无声对望。

李闻道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无奈翻身下马,松开缰绳后,阔步往前走去,随即在女子一侧停步,伸出手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