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柯 作品
第134章 收购日的算珠点金术(第2页)
更夫敲过申时,某山民忽然举着算珠大喊:“俺不要银子!换算珠行不?”算珠立刻蹦到他掌心,拼成“换”字。老村长笑骂:“你换算珠干啥?”山民挠头:“给俺孙子当玩具,以后学算账!”算珠立刻蹦成“教”字,惹得小桃咯咯笑:“凡哥哥,咱们该开‘算珠私塾’啦!”
尚书府的夜露沾着麦穗香,萧墨璃晃着狼毫轻笑:“本宫的《珠银共欢图》要挂进尚书省了——竖子,你说户部尚书会不会找算珠查账?”张一凡晃着算珠,算珠上还沾着银粉:“墨璃可知,算珠算出的‘分’字,比户部的算盘多了三分人心?”
“少油嘴,”萧墨璃轻敲他的算珠荷包,“虎娃说,你在银锭上刻了‘桃凡’暗纹——莫不是想让小桃当‘青牛村财婆’?”算珠立刻在她素绢上蹦成“羞”字,惹得小桃用算珠筛子堵住她的嘴,却不小心让算珠滚进银堆,滚成了“珠银丸”。
当更夫的梆子声穿过山林,青牛村的晒谷场上,算珠们围着银锭堆蹦成“圆”字,山民们哼着山歌数算珠。老村长摸着银锭上的算珠纹,忽然把烟袋锅子往石磨上一磕:“娃子!秋播咱再种三亩‘青牛七’,算珠咋说?”算珠立刻蹦成“妙”字,惹得男主轻笑:“算珠说,明年给老叔换个金烟袋。”
夜风拂过晒谷场,带着金穗与算珠的脆响,却掩不住山民们的笑声,和算珠蹦跶时的清脆声响,在这盛唐的暮色中,谱成一曲关于丰收与信赖的田园赞歌。而青牛村的石磨旁,那堆带着算珠纹的银锭,终将在时光里,成为商农共信、利出一孔的永恒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