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第2页)
这么想着,连唇角都不自觉上扬。
“什么事这样高兴?”尤怀瑾问。
“大约是天气好。”蕴青指着外头的阳光,“你瞧,等了许久的晴天,总算要来了。”
尤怀瑾看着阳光下的绿藤,眼眸中也染了笑意,“一切都会好起来。”
蕴青听他话中意有所指,忽然问:“哥哥从前在报社做事,想必对时事很清楚,依你之见,我们……真的会好起来吗?”
尤怀瑾回头看她:“你近日看过了许多书?”
蕴青想了想,含糊道:“嗯,跟着关小姐看的,只是粗略地读,知道当今局势罢了。”
“不错。”尤怀瑾赞赏一句,又说道:“那你可知道,民国二字的含义?”
蕴青眸光微动:“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她顿了顿,又说:“可是如今的民国,有哪个在为民着想?军、阀不必说,不久前还在打仗。虽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可兵祸所至之地,十室九空,受苦的都是民国之民。”
“报纸上都在宣扬游行的胜利,政客嘴脸一变,将之当作自己的功劳。少有人记得,这样的结果是有人用命换来的。当初若没有团结一心,怎么会有得之不易的结果?”蕴青声音低了下去,“有时候,我不敢相信他们口中的为国为民。”
尤怀瑾看了她许久,复又低头擦手,似乎在思索什么。片刻后,他问:“你知道三民主义吗?”
蕴青微怔,很快反问:“什么意思?”
尤怀瑾没有回答:“读过共产党宣言吗?”
蕴青眸光极亮,可她知道自己现在是怜青,于是只好按下心头的微妙情绪,“哥哥读过?可是这些都是极敏感的话题……”
“所以我们关起门来说。”尤怀瑾示意噤声,自厨房端上菜肴,笑道,“上菜了,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解答你的问题好不好?”
随后的时间里,尤怀瑾从历史讲起,延伸到目前局势与各种新思想的来源与现状。蕴青直听得眼睛发亮,一连探讨了许多问题。
“……远到巴黎和会、近到眼下的游行,民众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是历史潮流,无可违逆。”尤怀瑾说,“去岁,孙先生建立黄埔军校,北伐势在必行。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二者拧成一股绳,这一刻都只为救国而生。所以你方才问,未来是否会好起来,我想你心中应该有了答案。”
不知怎么,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