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第2页)

人生的航向终归由自己掌舵,她可以推动一时,却无法引导它飘向真正的终点。

第25章 旧伤不在脚下

怜青出来念书的事, 太太并非不知道,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姑娘家无聊, 跟着蕴青出去散散心。

两个姑娘* 默契, 知道这是太太的恩典,便也含糊地抓住机会。

但是……怜青的想法发生微妙的转变,连带着很多决定都要过明路了。

她毕竟是来关家做儿媳的, 虽然还没有过门, 可全府上下都默认了这件事情。出门念书可以归于一时新鲜, 所以太太才默许。甚至于怜青自己也没想过之后的轨迹会有所改变。

再过不久,她就要和关靖澜成婚,当了大少奶奶, 再去抛头露面就不合适。她应该像太太她们这样,学着打理家务, 负责夫人们的交际。而不是……妄想去念书。

深夜,怜青怔怔望着窗外的月亮,脑中思绪纷飞。

一时是母亲的教诲, 一时是季维神采飞扬地同她讲天文地理……最后是年幼时的私塾课堂。

尤家守旧,私塾只有男丁可以去,女孩要请专门的师傅来家里教。学的也不过是《贤媛集》《女训》《三字经》等书籍, 只叫姑娘略认得几个字。

兄长见她好学, 便央求祖父准许妹妹进私塾。就是这样, 她有幸成为尤家私塾唯一的女学生。

那天,白胡子老先生摇头晃脑念诗,是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不知怎么, 那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那时便镌刻在怜青的记忆里。

她是坐在课堂角落的女孩, 先生会关心她身侧的窗户有没有关严实,会不会冻到她,却不会问小姑娘听不听得懂他讲的经世之学,更不会问她是不是也喜欢李白的诗。

先生总是笑眯眯地说:“五小姐读的书够用,你已经是顶好的姑娘,以后嫁人也是好媳妇。”

只有哥哥知道,她将李白的诗集背得滚瓜烂熟,抄录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段,而它却在这样寻常的夜晚涌上心头。

也许没什么意义,也许只是单纯地叫她想起那句诗。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曾经她无比钦佩李白的豪迈,如今,怜青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条不同以往的路。它虽无法上青天揽明月,却为自己循规蹈矩的人生开了一道口子,有光亮从缝隙里透出。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