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紫米酸奶 作品

第621章 灵气复苏日记(14)(第2页)

于星野点了点头,又抬手搞怪地比了比自己嘴巴,显然是将这件事上了心。

“这么危险的事,你要去?不行!”

沈国柱不同意沈硕报名选拔,好生待在家多好,非要往外面跑,亲大哥亲大姐都是前车之鉴!

沈硕低头不言语,像是在无声抗议沈国柱的行为,付春芳跟着劝沈硕别头铁,敢情还不如不觉醒呢。

“爸,妈,我不去,家里怎么办?”没个靠山,今后的日子都不好过。

沈硕摆事实讲道理,就怕沈国柱夫妻想的少,实际上作为吃盐几十年的老人,夫妻两个懂得比沈硕多,不让去也不单单因为危险两字,还有就是沈馨和沈亮的遭遇让他们惧怕外面的世界。

“怕,更要去!”

沈硕头铁,不光自己说,还拉上沈乐和沈瑶一起。

沈瑶干脆举例村里还有别人,包括于家的于星野,“危险肯定有,丧命的可能性比较低。

妈,你和爸是好心,可小硕不能一直留在家里。

他的能力对官方作用很大,身边不缺保护的人。”

倘若这种情况下沈硕依旧牺牲,只能说敌人太强大,不出门也是死,早死晚死的区别。

“是啊,爸,妈,就让小硕去吧,村子里那些大妈婶子知道什么?听她们的怎么还有人上山?”

沈乐说话不客气,实在是不喜欢村里这些嚼舌的人,不管什么事到了她们嘴里都不能听。

付春芳:……

付春芳抬手点了点沈乐的脑袋,哪怕戳红都没有松手,“多大的丫头,自己在这胡咧咧什么?”

名声要不要?将来想不想找对象?不知道村子里最不缺的就是八卦?还敢胆大包天的瞎说话。

沈乐:……

沈乐哼的一声,侧着身子走到沈瑶跟前站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她的支持。

沈瑶劝的方式比沈硕和沈乐高明,且这几年沈家多亏了沈瑶照顾,在沈国柱夫妻心里,沈瑶说话的分量让他们重视。

“那就,去试试吧。”

等到报名截止那天,整个甜水村一共出了二十个人。

其中一半是外来的城里人,出于靠山论的理解,想凭借官方的背景来保证他们的生存;还有一半是甜水村的本村人,因为种种原因觉醒异能,以官方肯定不能坑自己的心态,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孙队长出面,将这报名的二十个人直接用车拉走,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选拔,通过的人不会回来,相关奖励由官方发送到亲属手里,没通过的人被送回来,也能带些官方给的安慰品。

沈硕选上的消息随着觉醒果一起被送到沈家。

之前沈硕就提过,觉醒果需要交给沈瑶保管,所以哪怕沈亮想要,再三请求,都被沈国柱夫妻拒绝。

“你们两个有文琪和文裕,他们都是觉醒者,”舍不得送孩子报名,却要贪图弟弟的奖励。

沈国柱夫妻在这方面非常公平,是谁的就是谁的。

沈瑶将沈硕得来的一颗觉醒果收进空间储存起来,只等沈硕回来再物归原主。

而于家的那颗觉醒果,最终由于星野的母亲吃下,在休息一天后顺利觉醒异能。

二十个人,通过选拔的只有五个,其中四个都是城里人,村里仅有的一根独苗就是沈硕。

沈国柱夫妻为此受到村里人的羡慕,日常搭话都在问沈硕。

有的甚至还打听沈硕的终身大事,反正人都成年了,领不了证那就先办个酒席将就一下。

沈瑶:……

不得不说,有时候乡下的过分开放让人猝不及防。

等沈硕回来还不知多久,沈家除了沈硕还有两个闺女。

沈瑶和沈乐成了众人眼里的香饽饽,沈瑶还好,不耐烦的时候躲进农庄,自己一待就是好几天,偏偏借口不用找,又到了春耕的时节。

沈乐比较惨,尽管在松林村那边租了一块地,但这个时候不管养鸡鸭还是照顾果树都不用太频繁,何况松林村也有亲戚,那边介绍起来比甜水村更生猛。

沈乐无奈,只能让沈国柱夫妻顶在前面帮她挡着,偶尔躲不过去就胡说一通气走那些想保媒的媒人。

虽说这么做让沈乐的名声不好听,惹得付春芳隔三差五就训斥一顿,但好歹拖到了五月。

沈瑶带着于泽昀上门,咣当一声丢下自己即将结婚的大雷。

沈家人:……

“二姐有对象?”

不仅有对象还打算结婚呢。

谁都没想到沈瑶会来这一手,早前转移的注意力再次转了回来。

沈瑶不觉得事发突然,她和于泽昀相处时比较低调,在于泽昀忙于任务时联系也不频繁。

因此除了于家夫妻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情况,沈家人是没有这方面意识的。

如今话题说开,在经过一开始的慌乱与无措后,沈家人小声讨论起来。

沈国柱夫妻当然更关注于泽昀的家庭和工作问题,得有足够的面包,才能再去谈情说爱。

沈乐比较关注两人的情感问题,结婚过日子可不能将就。

三个小的还不到这个时候,他们想的更加简单,只要不像自家爸妈那么相处,就没问题。

于泽昀坐在椅子上,一脸乖巧地回答付春芳的话。

从家庭到自己,从工作到生活,包括一些隐私的话题也都讲了出来。

付春芳心满意足,嗯,二丫头找的对象不错。

沈国柱还有话想说出口,被付春芳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沈国柱:……

得,家里还是付春芳说的算,既然长辈不反对,小辈自然不会多话。

于泽昀将自己带回来的礼物挨个分发下去,其中最多的要属变异物品,都是他辛苦出任务得来的奖励。

付春芳更加满意,出手大方得体,不斤斤计较,家庭和睦没有坏事,虽说不是村里人,少了知根知底这一项,但这些都是可以适当放宽标准的嘛。

“小于,今天就在家里吃饭,等找个机会,咱们两家一起聊聊,”仔细想来,二丫头的年纪不小,是该往下走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