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北海湖
北海湖——这片在旧时代被称为贝加尔湖的浩瀚水域,在末世的历史中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与名称。它未曾易主,始终是明帝国北疆的璀璨明珠,也是汉代忠臣苏武持节牧羊精神在末世的一种遥远回响。如今,那艘来自深空的前苏联殖民舰“开拓者号”,其巨大的残骸便散落在这片冰封湖域的西北边缘,恰好位于昔日两大帝国模糊的势力交界地带。
在末世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战争的形态曾是轨道打击与精准斩首,主要集中在轨道空间站、环渤海工业带这类人口与工业的集中地区。像北海湖这样的内陆战略要地,本不应是主战场,而应是远离前沿、相对宁静的大后方。
-----------------------------------------
然而,当全球陷入全面核生化战争的疯狂漩涡时,没有一寸土地能幸免。北海湖的价值在末日降临后陡然剧增——它拥有占全球地表淡水量近五分之一的、未经污染的纯净湖水,以及湖周地层中蕴藏的丰富稀有矿产和能源。
随着战争中期,各大国开始毫无节制地使用核武器与基因病毒,全球水源遭到致命污染。尽管各大巢都城市都拥有庞大的水净化工厂,但战争的消耗是天文数字,每一滴净水都意味着战略续航能力。北海湖,这片巨大的“液态蓝金”,其战略地位瞬间提升到关乎国运存亡的高度。
与此同时,苏维埃联盟在战前于西伯利亚修建的庞大地下城市网络,其数千万万居民的生存完全依赖稳定的水源供给。对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上意识形态的深刻敌意,驱使苏维埃在战争最焦灼的阶段,倾注巨大兵力,与明帝国在这片寒冷的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惨烈程度不亚于首都攻防战的陆地大会战——北海湖争夺战。
因此,北海湖区域被明帝国建设成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堡垒群。此刻,从冯俊的舰队向下俯瞰,即便经历了末世的摧残与极寒的封印,依然能辨认出那令人震撼的军事遗迹:巨大的湖岸线上,耸立着数十座半埋入永冻土层的导弹发射井和宏大的净水工厂综合体,它们的穹顶和塔楼被厚厚的冰层包裹,如同水晶宫般闪烁着诡异的寒光;连绵的永备工事、碉堡群和反舰能量炮台阵列沿着湖岸蜿蜒,如今大多已被积雪和冰棱填满,只剩下扭曲的金属骨架刺破冰面;数台庞大如山脉的“阎蛇”级隧道掘进机残骸静静地躺在冰原上,它们曾是挖掘地下长城、防止苏维埃渗透的利器,如今却像被冰封的远古巨兽,钢铁身躯上挂满了冰凌。整个区域仿佛一个被瞬间冻结的庞大战争机器博物馆,死寂,却依然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这里的环境极端恶劣。新世界号的传感器显示,外部气温已骤降至零下45摄氏度,并且伴有时速超过百公里的恐怖飓风,卷起漫天冰粒,能见度极低。然而,即使在这片生命禁区,末世特有的变异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