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1章 原因分析
小林突然指着胸部组织的边缘:“这里有处线性裂创,长度2.5cm,宽度0.3cm,创缘整齐,创壁光滑,是不是锐器切割造成的?”张凯凑近观察:“这处裂创确实是锐器所致,但创角较钝,创底无组织间桥,推测为锯条等钝锐结合工具切割形成,与1号尸块的断裂面特征一致,应该是分尸时造成的死后损伤,而非致命伤。”
“那致命伤会在哪里?”小林疑惑道,“目前发现的尸块都没有明显的致命性损伤,比如颈部扼痕、心脏刺伤之类的。”张凯将“4号”腹部组织铺开:“你看这块腹部组织,有两处不规则裂创,长度分别为4cm和3.5cm,创缘不整齐,创腔内有少量木屑和油漆碎屑残留,”他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裂创深度达腹膜层,腹膜有明显的点状出血,结合周围肌肉组织的出血范围,这两处裂创虽然不致命,但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加速死亡进程。”
更关键的线索藏在腹部组织的胃内容物中。张凯小心翼翼地切开胃壁,取出约50ml的半消化食物残渣:“可见米饭颗粒、瘦肉纤维及青菜碎屑,米饭颗粒边缘模糊,瘦肉纤维部份分解,”他将食物残渣放在显微镜下,“根据食物消化程度,尤其是淀粉颗粒的水解状态和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推测末次进餐时间在死亡前4-6小时,也就是7月11日中午11点至下午2点之间——这与工厂工人所说‘张宝德7月11日未上班’的时间线能对应上。”
“胃内容物中有没有检测到毒物成分?”小林递过ph试纸,张凯将试纸浸入胃内容物:“ph值为3.8,符合正常胃酸环境,未检测到异常碱性或酸性物质,暂不考虑中毒死亡的可能。”他补充道,“但需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的毒物筛查,排除微量毒物或代谢较快的毒物。”
尸块的其他细节也为案情分析提供了线索。张凯在“5号”肌肉碎屑中发现了少量白色油漆成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油漆成分为醇酸树脂型,与现场提取的白色油漆完全一致,”他将油漆样本与工厂的油漆进行比对,“说明死者在死亡前或死亡后,曾接触过工厂的白色油漆,结合其油漆工的身份,很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害。”
小林整理着尸块的损伤记录:“目前发现的损伤有三类——钝器击打的胸部挫伤、锐器切割的分尸创、腹部的不规则裂创,这些损伤如何形成时间顺序?”张凯用解剖针在胸部组织上标记:“胸部挫伤应该是最早形成的,为生前损伤,导致死者肋骨轻微骨裂(虽然未发现肋骨,但皮下出血范围较大,推测有骨损伤);随后腹部裂创形成,造成失血;最后是分尸创,为死后形成,凶手用锯条等工具将尸体分割成多块,便于搬运和藏匿。”
“那致命原因应该是失血性休克?”小林推测,“胸部挫伤导致内脏损伤,腹部裂创进一步加重失血,最终导致死亡。”张凯点头:“不排除这种可能,但目前缺乏胸腔和腹腔内脏器的尸块,无法确认是否有内脏破裂——比如肝脏、脾脏破裂会导致大量内出血,这才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不过从现有损伤来看,失血性休克是最合理的致命原因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