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厂区监控调查
杨林靠在围墙上歇脚,擦了擦额头的汗。杨森翻出工厂人员登记册的照片:“从足迹分布和工具使用情况来看,嫌疑人熟悉厂区布局,知道木工车间有锯条、油漆车间有油漆,还清楚监控盲区位置,内部人员的可能性更大。”他顿了顿,“但围墙外的鞋印说明嫌疑人可能已经逃离厂区,或者有外部接应。”两人返回木工车间,对之前发现的锯条进行详细勘查。“锯条刃口有明显的人体组织残留,”杨林用强光手电照射,“锯齿间隙中嵌着细小的肌肉纤维和骨骼碎屑,需送实验室做组织病理学检验,确认是否与尸块同源。”他在锯床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本工具领用登记册,“7月11日下午,木工老李领用了一把18cm手用锯条,登记用途为‘切割松木’,但至今未归还。”
“老李的基本信息符合鞋印推算的身高范围,”杨森调出老李的登记信息,“身高176厘米,体重70公斤,右下肢有旧伤,符合‘行走重心偏右’的步态特征。”他话锋一转,“但油漆车间的老张也有嫌疑,他7月11日下午请假,行踪不明,且穿着蓝色工装,与贾庆武描述的‘穿蓝色工装、背微驼’男子特征吻合。”
勘查至原料仓库西侧时,杨林在一堆废弃的海绵垫下,又发现了两截人类躯干组织,分别为胸部上段和腹部组织,皮肤表面有明显的钝器损伤痕迹,边缘同样有锯切痕迹。“尸块腐败程度与小腿组织一致,”他记录着,“胸部组织有3x4cm的皮下出血,腹部组织有不规则裂创,推测生前遭受过钝器击打,死亡原因可能与机械性损伤有关。”
“现在已经发现五块尸块,但都不完整,”杨森看着收集的尸块,“没有发现头颅、双手(除垃圾房断指外)和双脚,无法通过面部特征或指纹确认死者身份。”他叹了口气,“虽然提取到指纹、掌纹、鞋印、纤维等大量痕迹物证,但尚未找到能直接指向嫌疑人的线索——老李和老张都有嫌疑,但缺乏关键证据锁定。”
夕阳西下时,两人完成了整个厂区的勘查,共提取指纹3枚(其中完整掌纹1枚)、43码工靴印拓片28张、人类尸块5块、纤维样本12份、生物检材(血迹、头发、组织碎屑)15份、工具(锯条、油漆刷、钮扣)6件。杨林把所有证物分类装盒,标签上详细标注了提取位置、时间和特征;杨森则整理勘查记录,将足迹、痕迹分布绘制成现场平面图。
“这些证物需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验,”杨林看着满满一箱的证物,“指纹比对、dnA分型、油漆成分分析、组织病理学检验,只有拿到这些结果,才能确认尸块是否属于同一人,以及是否与老李、老张有关联。”杨森点头,“目前只能先将老李和老张列为重点排查对象,调取他们的考勤记录和近期行踪,同时扩大走访范围,寻找厂区周边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