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35章 词圣苏轼(第2页)

他的词有通俗易懂的语言,缠绵不尽的情感,情感凄凉哀怨,脍炙人口。

有时借古抒胸,感叹自已空有报国之心,无法实现报国愿望的苦闷心情。

正是因为苏轼的词文笔极佳,在词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才得以被称为词圣。

“然而,苏轼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却开始多舛。”

“同年五月,妻子病逝,年仅27岁,留下不到7岁的儿子。”

“妻子自16岁起就嫁给了苏轼,成为他的贤内助。”

“她聪慧而谦逊,举止得体,常在苏轼读书时陪伴左右,给予关怀和建议。”

“苏轼对妻子的依赖深深根植于心,以至于十年后的一夜,他梦见了妻子。”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提笔写下了凄婉的词作《江城子》,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然而,不幸却像潮水一般不断袭来。”

“第二年的四月,父亲苏洵再次与世长辞,享年58岁。”

“尽管英宗皇帝以及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想要赐予苏洵厚礼,但苏轼却谦逊的拒绝。”

“苏轼和苏辙兄弟抬着父亲的灵柩回乡,按照惯例开始守孝。”

“公元1068年,33岁的苏轼结束了守孝期,而此时他已经历第三朝皇帝。”

“20岁的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准备实施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从动机和目的上看,这是无可厚非的。”

“新法实施的第一个月,王安石就罢免了14名御史。”

“迅速清除了反对派的势力,拉开了新旧两党激烈斗争的序幕。”

“然而,苏轼也即将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

“在宋神宗急于改革,王安石专断专行的背景下。”

“苏轼明知是以卵击石,还是忍不住要发声。”

“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和变法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显然,苏轼劝诫无法扭转大局。”

“王安石变法进行到第三年时,欧阳修选择辞官隐居临泉。”

“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职信,隐居洛阳。”

“公元1071年,苏轼抵达杭州担任通判。”

“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倾听着百姓的哀怨与痛哭,只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

“不久后,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言辞激烈,愚弄朝廷,并以他的诗集指责他讥讽朝政犯下欺君之罪。”

“随后,差官前来逮捕苏轼,将他绑起来押送至京城接受审判。”

“公元1079年,苏轼被关押在北宋王朝御史台的监狱中。”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轼的精神炼狱,使苏轼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被关押了130天后,经过各方面人为他说情。”

“最终朝廷做出了判决,将苏轼贬黄州,任命为团练副使。”

“在逆境中的苏轼,内心逐渐变得从容,没有以往的焦虑与困惑。”

“但在生活上,困境却悄然逼近。”

“一位罪官的身份,苏轼没有俸禄。”

“眼看就要面对无米之炊的窘境,他的头号铁粉马孟德千里迢迢赶来。”

“马孟德向黄州太守求情,苏轼家境困难,能否安置一块废置土地供苏轼耕种,太守爽朗的答应下来。”

“苏轼给土地取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至此,文人苏轼正式转变为农民苏东坡。”

王安石:苏轼夫妻两人的感情,一首《江城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氏结婚。

王氏年轻美貌,且伺候公婆甚是孝顺,夫妻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妻子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

苏轼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

这时的苏轼,十分受太后和年幼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传世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斗转星移,我与你生死相隔已经有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间我对你虽不是朝思暮想,但对你始终难以忘怀。

与你的坟冢相隔千里,没有地方可以倾诉我内心的凄凉。

就算现在你我迎面相遇,恐怕你也认不出我了。

因为现在的我已尘土满面,两鬓的头发如霜雪。

夜里做梦回到了故乡,看见你正在轩窗旁梳妆打扮。

我与四目相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不断地涌出眼眶。

我想,在那明月照耀、长满矮松的山冈上,你也是年年柔肠寸断吧!

苏轼对于亡妻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

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在梦中。

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他每读一次就被苏轼的深情所感动。

“公元1081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