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峥嵘岁月!!!
话说当年那场狙击战的紧要关头,刘之野的部下王阿林劝阻他去炸敌军的坦克。
听了王阿林的话,刘之野叹了一口气说:“可是,如果我不去,又该让谁来执行这个任务呢?”
王阿林虽然也是当兵不少年的老兵了,觉悟非常高,他咬了咬牙,自告奋勇地说道:“连长,你让我去吧,你是了解我的,我一定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一开始,刘之野并不愿意让王阿林去执行这个任务,因为这项任务都在过于危险,他不想失去一个好战友。
可是经不住王阿林的一再请求,刘之野只得答应让他去执行这项艰苦的任务。
就这样,王阿林顶着猛烈的炮火朝敌人那里冲了过去,还以大无畏的精神炸毁了多辆敌军的重型坦克,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并击毙数名敌兵。
在敌人的坦克被王阿林炸毁以后,失去了重武器的敌人只得四处逃窜,而我军开始对逃窜的敌军发起了追击战。
就在敌人已经被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了的时候,刘之野却发了疯的在战场寻找王阿林。
最终,他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身受重伤的王阿林。
此时的王阿林浑身是血,包括其右臂在内的身多个部位都受了重伤,特别是其右臂,此时早已经血肉模糊了。
但即使这样,王阿林仍然用左手手执着手雷,以一己之力与数名敌兵对峙。
刘之野赶到以后,便帮助王阿林林将这几个敌人残兵歼灭了,然后将受了重伤的王阿林送往战地医院。
在将王阿林送往战地医院的途中,他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去,这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刘之野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惟恐他会有三长两短。
在战地医院里,尽管甄妮等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抢救王阿林,虽然挽回了他的生命,但他的右臂因为粉碎性坏死不得不做了截肢。
就这样,王阿林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战后,王阿林被志司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
可是当王阿林从战地医院醒过来以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了手臂,因此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一向要强的王阿林看到现在大家地照顾自己,觉得自己成为了大家的累赘,因此他决定回到国内工作。
然后王阿林忍痛没有告别连长刘之野和连里的战友们,独自一人回到了国内,这也让刘之野从此失去了他的消息。
当时,由于处于战争之中,再加上王阿林生死未卜,没有一点消息,很多人还以为他已经牺牲在战场上了。
但刘之野觉得王阿林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说不定他已经回国内了。
后来,王阿林在回到国内,由于已经离开了部队,便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由于只王阿林有一只手臂了,所以他的择业过程是极不顺利的,再加上由于身体不好,他决定回老家村子里定居。
不过,由于王阿林解放前就参军了,所以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期间从未回去过。
等王阿林回到家乡的村子里以后,才得知父母已经去世了,他在这里已经没有亲人了。
更不幸的是,王阿林家的房子也已经因为失火被焚毁了。
尽管如此,秉持着叶落归根的思想,王阿林还是决定留在村子里生活。
由于没有了房子,王阿林只能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在地上打地铺,连被子也是好心的村民送给他的。
后来,村民们看王阿林天天睡在地上也不是办法,便安排他到村里的马厩居住,这才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尽管生活贫困,但是王阿林却依然能做到安贫乐道,只要有一口饭吃,便感到满足了。
虽然他曾经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但在回国以后,王阿林从未对任何人提及此事,连他参加过解放军,乡亲们也不知道。
同时,由于王阿林回村里时还失去了右臂,大家还以为他是在外面闯了大祸,或是得罪了什么人,故而也都不敢问他。
几年后,刘之野也回到了国内。
在回国以后,能力突出的刘之野一路高升,
这一年,刘之野升任警卫二师的副师长。
这些年里,刘之野从未放弃过寻找自己的战友王阿林,但是却一直没有线索。
后来,经过多番打听,刘之野终于得知王阿林的家乡是北疆红峰市的美丽河村,便决定去那里看一看,看看自己的老战友王阿林在不在那里。
于是就有了刘之野美丽河村这一行。
听到刘之野和王阿林两个人说起了这段往事,在场的村干部及村民这才知道王阿林原来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战斗英雄”,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得知王阿林的英雄事迹后,在刘之野的帮助下村委会为王阿林新建了房子。
由于大家都对英雄很敬佩,很多乡亲也为王阿林安排了相亲。
可是王阿林觉得自己是残疾人,而且年龄也大了,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所以多次推辞了媒人安排的相亲。
后来,王阿林和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结了婚,两个人在婚后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由于王阿林失去了一只手臂,所以没有了劳动能力,生活非常困难,鉴于这种情况,上面得知消息后决定给他们一家人予以照顾。
另外,刘之野还趁着王阿林不注意在他的枕头底下放下了一封厚厚的信封。
这里面装了八百多元现金,和一些生活物资票据。
以刘之野当时的实力,不是不能给王阿林更多,是怕给的太多给他招惹麻烦。
等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老连长刘之野之后,王阿林才回到了刚盖好的家里。
晚上,正在整理床铺时,王阿林发现信封时,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颤抖着用仅剩的那只手,小心翼翼地数着那些钱和票据,每一张都仿佛带着刘之野的温度。
这笔钱足够他熬过最艰难的时期,而那些物资票据更是雪中送炭,能换来米面粮油,解决燃眉之急。
后来村里人得知此事后,纷纷感叹刘之野的仁义。
从这以后,只要逢年过节王阿林都会不时地收到老连长的一些金钱礼物。
王阿林这人非常耿直,他觉得老连长也不容易,经常这么资助他,日子该怎么过?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王阿林拖着残缺的身躯,艰难地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他仅存的右手紧紧攥着一个褪色的布袋子,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袋中满载着他与妻子起早贪黑、翻山越岭采集的珍贵山货——每一朵菌菇、每一把草药都凝结着夫妻俩数月来的心血与汗水。
更令人动容的是,贴身口袋里还珍藏着刘之野赠予的金钱票据,被一方洗得发白的手绢仔细包裹着。
列车轰鸣前行,王阿林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他想要将这份厚礼原封不动地归还给老连长。
出发前,王阿林特意借用公社的电话,提前与刘之野取得了联系。
当列车缓缓驶入燕京站时,王阿林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出站口等候的于淼。
这位年轻的司机身着一身笔挺的65式军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格外醒目。
于淼远远望见王阿林的身影,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的笑容。
他快步迎上前去,一边接过老人手中的行李,一边关切地问道:“王老兵,路上还顺利吗?”
“呵呵呵,挺好的!”
“老兵,欢迎您来燕京!”于淼挺直腰板,郑重地向王阿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王阿林微微颔首,用仅剩的右手认真地回了一个军礼,声音洪亮地回应道:“辛苦你了,于淼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