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宝宝 作品

第698章 第一诈骗案!!!

第698章第一诈骗案!!!时隔多年,当刘之野向家人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时,往昔的从警生涯依然清晰如昨,每一个细节都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那年,二十八九岁的刘之野刚从“北朝”“三八线”归来,正值人生最富朝气的年华。

挺拔的身姿透着军人的坚毅,炯炯有神的双眸闪烁着不灭的热情,浑身都散发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

虽然警队生涯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但刘之野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天赋”异禀,在短短两年间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年的刘之野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惊人的速度在燕京公安系统崭露头角,成为同僚们交口称赞的传奇人物。

在短短两三年间,得益于系统“金手指”的帮助,刘之野仿佛一位历经数十年刑侦磨砺的老将,不仅参与侦破众多重大案件,更屡次担纲专案组核心,屡建奇功。

尽管刘之野在公安系统的履职时间仅有七八个年头,又因机缘巧合重返军队序列,但这段看似短暂的从警生涯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不足十载的岁月里,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系统英模”、“一等功”,“冶金部优秀干部”……等殊荣,其办公室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级嘉奖令。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多次受到“大、小王”的亲切接见,在公安部年度表彰大会上作为模范代表发言,其破案经验被编入警校教材,成为新一代刑警学习的典范。

随着时光流逝,许多尘封已久的重大案件逐渐解密。刘之野时常在茶余饭后,将这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娓娓道来,向侄子刘勇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就在刚才,他提起挚友郑朝阳当年侦破的敌特分子暗杀案时,眼中仍闪烁着追忆的光芒。

说到动情处,刘之野话锋一转,向刘勇透露了自己亲身参与的一桩惊天大案。

这起案件震惊全国,被后世称为“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大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巨、手法之狡诈、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公安系统所津津乐道。

刘之野清楚的记得那是六十年代初,正逢“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勒紧了裤腰带共赴难关。

这时的刘之野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此时的他已是燕京公安系统里赫赫有名的刑侦专家。

三月十九日这天大天清早,刘之野如往常一般用过早餐,正准备驱车前往红星厂保卫处上班。

窗外春光明媚,枝头新芽初绽,本该是个平静的工作日。

突然,客厅里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那铃声格外刺耳,仿佛预示着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

刘之野快步走向电话,听筒里传来市局于局长低沉而严肃的声音:“刘之野同志吗,立即来市局一趟。”话音刚落,电话就被干脆利落地挂断,连一句多余的解释都没有。

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紧,刘之野的心猛地一沉。

直觉告诉他:这通突如其来的电话背后,必定出了什么大案要案了。

刘之野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转身快步走向门口,连外套都来不及仔细穿好。

那年头早上也没有什么车,刘之野是一路超速来到了市局。

当他踏入市局大门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心头一紧——各分局的刑侦负责人和辖区派出所的所长们早已齐聚于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这阵仗,显然是有事发生了!

3月18日这天,xx银行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身穿灰呢子大衣,脚蹬皮鞋的瘦高个。

这个人手里提着一个皮箱,自称来自y,专门给行长同志送来急件。

打开皮箱,里面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个印着“y”字样的大信封,信封上面写着“速送”,还特别备注了一行小字限定送达时间“下午5时40分”。

秘书拿过信封,小心拆开,发现是一张批文,“某领导”:……办赵某一同志收。”

值班秘书还在为这笔巨大的款项暗暗吃惊,来人却已经匆匆离开。

看了眼手表,批文上所说的时间已经快要到了,值班秘书便给分行打电话,要求他们半小时内将20万元现金送到民族饭店,交付给一个叫做赵某一的同志,拨款的通知马上就由李副局下达。

由于总行的几个行长都在外地参加学习,日常工作暂时由研究设计局的这李副局主持,要批款正需要他下令。

李副局毕竟是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拿过批文一看,心中不免疑惑起来:“这2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怎么不走财政部,直接让我们批款呢”

他又把批文上上下下读了一遍,确实这是“某某”的亲笔字迹,再看大信封,也是院正在使用的款式。

就在这个时候,恰好来了一通“某某”办公室的电话,说到银行要尽力配合工作云云。

李副局自然而然地把这个电话和20万批款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不再有任何迟疑,立即通知分行给那个赵某一同志送款去。

分行的三个干部亲自取出了20万现金,装得满满一袋子,送到了民族饭店。

……

在饭店大厅里,一个穿着藏蓝色中山装的男子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快步迎上去。

“你就是赵某一同志吧”三个干部问道。

“对,这是我的介绍信。”这个赵某一递过来他的介绍信,上面盖着“小王”办公室的公章,证明了此人的确是赵某一。

“行,你清点一下,然后给我们签个收条。”干部们拿过介绍信,邀请赵某一点清款项。

这个赵某一只是打开袋子瞟了几眼,就撕下一页纸写了收据。

把收据递给送款人的时候,他还故意说:“没事,你们办事认真负责,谁还能信不过”

翌日,几个外出公干的行长回来了。

他们得知有这样一笔巨大的支出,就给“某某”办公室打电话,询问该怎么入账。

没想到,“某某”办公室的回复却叫几个行长惊诧万分:“赵某一同志查无此人,且小王并未批过这笔钱。”

很快,市局的同志接到报案,有骗子伪造“某某”的亲笔签名批文,从银行骗走了巨款20万现金!

“某某”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特意交付部里督办,限期破案。

刘之野当时就心想:“好家伙,这个赵某一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打着某某的旗号这样骗钱”

部里下了死命令必须限期破案,市局从各部门抽调精英共同参与破案,刘之野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案子本就难度非常大,而且给的破案时间有限,又增加了破案难度。

那年头可没有录像监控,也没有什么联网大数据,银行报案以后,市局手里只有四件犯罪分子留下的线索:

院各部使用的大信封一个,伪造的“某领导”亲笔批文一张,伪造的“领导”办公室介绍信一封,“赵某一”手写的收据一张。

市局技术人员将这四件关键证物取回,连夜进行分析。

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四张纸上的手写字迹,虽然字体不同、风格迥异,但是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出自一人之手。

鉴定结果显示,这所谓的“某领导”的亲笔签名,也不过是这个自称“赵某一”的犯罪分子所仿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