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原来是禽满四合院啊!(一)(第2页)
“公私合营后的启德扎钢厂改名叫红星扎钢厂,国家后来为了大力发展钢铁企业,又把附近的几个钢铁企业,一起合并到了红星厂。”
“这使得红星厂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从一千多人,膨胀到现在的有一万五千多名工人、干部,加上家属有几万人。”
“从只能生产扎钢到全套冶炼加工、以及钢铁设备制造。变成国有资产占绝大数,以娄半城为首的资本家们占小数,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这么大的发展,现有的地皮是不够用了,就需要向四周拓展,于是你家的住宅附近就被拆迁了。而这里的原居民,少数人迁往他地,大多数人与红星厂的工人、干部家属们,一起安排在、包括南锣鼓巷社区附近的几个院子里。”
“那王姨我家现在,住在哪儿?”
“呵呵,就知道你、还不道。”
“话说,天儿也不早了。走、姨陪你去认认门。”
“那劳驾您了!王姨。”
“嗐~跟姨客气什么呀!我正好跟你父亲有日子没见了。我也去你家了解了解情况,我家那皮猴子呀~”
“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于是二人,就一起走出了街道办大院。出门后,王姨就让他先在外面等一会儿,她要再进去取点儿东西。
过了一会儿看见王姨出来了,手里还提留着个网兜,推着一辆能率牌26型高级女式自行车。
对他说,你骑自行车戴着我,这些东西你也拿着,正好一起带回家。
看见王姨递过来一网兜东西,里面有一条大前门(大约4.3元)两瓶白色65度红星二锅头(大约1.4元/瓶),再加上十几个红富士苹果。这礼可不轻啊接近10元钱。在这个一级工每月才挣33块钱的年代,10块钱可不老少了。
“王姨,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您拿回去。”
“你个熊孩子,这不是给你的,烟酒是给你爸的,水果给你妈和弟弟妹妹的。”
“你这么多年没回来,怎么能空手回去啊,这时候去供销社也来不及了,姨这里有。你先拿着,你要是过意不去,以后再去姨家里多孝敬孝敬姨,就行了,呵呵~”
王姨好不在意的爽朗笑着道,语气却不容拒绝。她那里知道,刘之野其实早有准备。出院之前就托人,给家人买好了礼物。只是为了行事放便,被他丢进了系统仓库里。
这时候他也不好当人面拿出来,只能将错就错,捏着鼻子应了下来。
“那就谢谢您了,王姨!”
“您可真是我亲姨啊,不是您帮我想着,我还没想到这茬儿呢。”
“你啊~是在部队待久了,还没适应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回来后历练历练就好了。”
说着话,俩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来到了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型院子、的大门前。
上面有个门牌号,标志南锣鼓巷95号。
这里是交道口街道管辖的,南锣鼓巷社区下的,一座四合院。
南锣鼓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巷,是四九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四九城中轴线东侧,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占地面积0.84平方公里。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两面共有十六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是元朝兴建大都城时,形成的街巷。清代乾隆年间,这里是镶黄旗的属地。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这里属内左三区,呡国时候属于内五区。
南锣鼓巷,自古堪称名副其实的“高干社区”。四九城有句老话:东城贵、西城福,穷宣武,破崇文。南锣鼓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紧靠皇城),自古以来就是达官显贵,府邸宅院的聚集地。其中不乏王爷将军、总理、大臣,以己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等。
耳熟能详的有僧格林沁的王府,大学士文煜和大总统冯国璋的故居,以及将光头的行辕。还有文化名人如齐白石、矛盾等在的住宅。也是宗教胜地,如梓潼文昌庙、福祥寺、通明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