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国途中(第2页)

再看这打火机,嗯,还是个名牌,zippo,在窗外的夕阳、余光照耀下、显着金光闪闪。

一看就是缴获老镁的战利品。

腰间扎着武装带,右侧腰部串着一个棕色牛皮枪套,打开拿出一支54式军用手枪。

该枪,是仿制老大哥的tt1930/1933托卡列夫手枪。

初速420米/秒,有效射程50米,在100米也能进行射击。比如他这个神射手,使用这把枪,100米内指那儿打那儿。

口径7.62毫米,使用51式手枪弹。重0.85千克,体积轻便于携带。

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缺点就是容弹量少点儿(弹匣容量8发)不过战场上作为军官自卫手枪,倒也足够了。战场主要武器,还是长武器为主。

另一个缺点,就是易卡壳。穿透能力强,如果作为警用手枪,实战中往往击中目标后,很容易继续造成别的误伤。

因为,其握把上两面合有一个五角星,该枪也被称为“大黑星”手枪。

于54年定型后,就彻底淘汰了部队里、五花八门的万国造。

到现在为止配发部队也没有多久,被他保养的极好,整抢乌黑锃亮。

上辈子的他,没有机会摸过这真家伙。

这会儿可是真稀罕啊,拿着大黑星又是摸,又是比的。

一会儿,按击锤、推拉套筒,空枪扣扳机。

一会儿,双手持枪做射击状。

玩的是不亦乐乎!

……

“呦~!”

“营长!您醒啦!”

对面的老葛,葛叔平。这会儿刚好醒了。

刘之野停下手中动作,顺手将枪放回抢套里。

看向葛叔平,这会儿他知道对方是谁了。这是他手下的一连长,今年28岁,比他大几岁,北河人,参军也要比他早几年。

人家16岁就参加解/放战争中了,当初刘之野入伍的后的第一个班长就是他。

老葛是初小文化,勉强识字儿、读书看报,干别的就不成了。

就是因为文化低(后来在部队里上过速成班),没有刘之野的文化水平高,在加上个人的发展不同,才有了刘之野的后来居上。

两人也是在同一支部队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分开过。

所以两人,别看是上下级关系。但是个人关系,那是没得说。

有时候,也能互相开个玩笑,打打闹闹的……

“嗯!醒了!是不是我动作大,吵醒你了老葛?”

“不是、不是”

“我这也睡的够够了”

老葛边说,边瞧了眼,左手腕儿带着的手表。

“嚯!4.50了啊~”

“咱们是不是该到站了,这溜溜儿的一天啊!”

说着还打了个哈切,伸了伸懒腰。

说了句。

“哎呦,我尿急,我去去就来……”

老葛着急忙慌的,就去了卫生间了。

是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的不同人生就要不一样了。

火车哐齐、哐齐的一路西行随着一声“呜~”的汽笛声,东辽省钢岭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