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鹅 作品

36.第 36 章 二更合一(第2页)

这就是她们大房所有值钱的家当了,等到了泉州老家,这些银钱够怎麽用的。

还有这一路上的嚼用。

早知如此,就应收下吴老太爷给的那两吊子银钱,也好赁个车。

柳氏她们娘俩一身孝衣,站在官道上格外扎眼。

趴在巧姑背上的吴季姐局促的不行,把脸转了过去。

“娘子,你快拿个主意啊。”

巧姑见柳氏迟迟不吭声,忍不住催促道。

“这去哪赁轿啊……”

柳氏也不懂,她出了吴家,甚至连官道在哪都不晓得。

平时都是使唤婆子去外面买个针线啥的,她来到这外面,真是两眼抹黑。

之前出远门,一路上吃住都有下人安排,柳氏哪操过这样的心。

此时她心里没有了着落,等天黑入了夜,她也不晓得她们去哪歇脚住宿。

巧姑也不知,只能背着吴季姐儿去拦下路上的老伯,朝他打听。

“赁车行离这远着哪,不过平时会有一两个散轿儿经过这,也不是天天有。

你们要是去城外,那些散轿儿是不肯的。”

老伯说完就走了。

“巧姑,我有些饿了。”

眼见赁不到轿子,背上的吴季姐儿又饿了,巧姑难受的想哭。

她们走的急,包袱里连块糕儿都没有,这都走到官道上了,哪里有卖吃食的啊。

“季姐儿,你再忍忍。”

巧姑来到柳氏身旁,柳氏摆着架子,不肯去问路,就杵在那。

“娘子,这儿赁不到轿子,天又阴沉下来了,咱要赶快赶路,寻个能吃饭住宿的脚店才行。”

“巧姑,青州离泉州这般远,咱们又不识路……”

只知道沿着官道走,要是走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这可咋办。

巧姑连个大字都不识,又是个丫头,柳氏事事都问她,她哪里懂啊。

柳氏一个劲的往身后看,她心里又急又盼,盼着吴家能有人来追她们回去。

若是有人追来,她一定回去。

“娘若是知晓咱走了,定会让人来追咱们。”

吴家,

吴老太正坐在炕上,用手捏面前炕几上的那碟儿鸭杂碎来吃。

这鸭杂碎,里面有鸭肠,鸭肺,切的细细的,是市井南边那一家的,专门卖些杂碎,供那些脚夫,乡下人吃的。

价儿贱,里面放的还有卤水煮的豆子。

吴老太使唤赵婆子买来打牙祭的,炕几上还放着一只吃酒的盏儿。

里面盛的是下等散酒,吴老太吃完一盏,不舍得吃第二盏。

她还不知晓柳氏和吴季姐儿走了的事。

“老太太,大娘子收了那些节礼,怎麽不说往咱屋里送些。

那里面可是有好些值钱的东西的,还有不少的吃食。”

吴老太也正纳闷,那些节礼,她没有留在自己屋,而是都让大儿媳拿到她们大房了。

也应该给她送点子东西才对,哪怕给她送来匹料子,让她做衣裳也好啊。

吴老太心里不高兴,但又没法说。

“想来是大娘子给忙忘了,不如我去看看。”

给吴老太要来些好东西,她也能跟着沾光。

“不许去,她是个孝顺的,说不定明个就给我送来了。”

吴老太说是这样说,可心里郁闷的紧。

……

冯氏要回了节礼,也得了礼单,便着手让灶房开始熬腊八粥了。

外面送来的腊八粥,冯氏她们也用不完,便与屋里的丫头,院里的丫头分了去。

灶房里的人也分得了些,拿到灶房的时候,有的都没有动过。

胡娘子在蒸笼里蒸热了才分与大伙的

梁堇不爱吃咸的,便要了半碗甜的,里面有大颗的杏仁,浑圆的桂圆肉,吃起来甜津津的。

还有些许果子干,能看见干桂花的桂花蜜,更有煮的软糯,糖渍的赤豆。

胡娘子还背地里偷与了她两块糟干的鱼肉。

这也是旁人送的。

红果喜吃咸的,咸的肉多。

她的那碗,碗里不仅有羊肉碎,还有搓的如拇指般大小的肉丸子。

像梁堇这样被胡娘子待见的,还能挑自己喜食的。

雁姐儿就不能,胡娘子本来不想分她,可见她眼巴巴望着,就给了她一勺红枣儿的。

里面只有两个枣儿,剩下的都是些米粥。

雁姐儿瞅了瞅梁堇和红果碗里的,再看看自己的,心里有怨气不敢露出来。

糟干的鱼肉,梁堇没舍得吃,朝胡娘子讨要了一块油纸,包了准备晚上回去的时候给桂姐儿吃。

桂姐儿没有在府里做事,是不能来灶房吃饭的,二房分的腊八粥她更是吃不上。

胡娘子见她这样,等晚上人都走光的时候,把她悄悄的留了下来,塞给了她一包东西,让她拿回家去。

自打梁堇进了灶房,每天来的都早,干活不怕苦,勤奋的很,人又有眼色,还晓得事。

在灶房里,胡娘子吃茶,都是梁堇给烧的。

她毕竟跟人学手艺,就要敬着人家,把人当师傅。

就像在大酒楼跟着首案学手艺的,还要给人端洗脚水,帮人洗衣物,伺候人家。

梁堇只在灶房给胡娘子端茶递水的,比那好多了,再说了,这也不费啥力气。

她对胡娘子这般,胡娘子自是偏她两分的。

这样的东西,胡娘子没少往自家带,梁堇是知晓的,所以胡娘子给她她就拿着了。

若是不拿,她肯定会生气。

谢过胡娘子,她就回去了。

“二姐儿,你也吃。”

桂姐儿吃着梁堇给她带的鱼肉,这鱼肉和她们前些天吃的不一样。

里面的肉都成黄色的膏了,也不晓得怎么做的。

“你吃吧,给娘留一块。”

梁堇坐在炕上,拆着胡娘子与她的油纸包,只见里面是些莲子,松子,红枣儿,梅子姜。

这些都是熬腊八粥的东西,像莲子,杂货行里二三十钱才能得一斤。

今晚煮有些迟了,只能等明晚。

这些莲子,红枣儿要泡一夜,熬腊八粥的米也要泡。

其实腊八粥的米,是有讲究的,可梁堇哪里有银钱买那等细米,只能用家里的糙米来熬。

晚食还不晓得吃什么,梁堇踩在凳儿上,用刀从挂在梁上的长条腊肉上,割下来了一小块

掺上家里囤的笋,可以剁剁包馄饨吃。

桂姐儿吃了梁堇从灶房给她拿回来的肉,人也变的好使唤了起来。

梁堇在食案上剁肉馅,桂姐儿坐在一旁往石舀里放干枯的姜,砸成粉末,好掺在肉馅里。

“二姐儿,那雁姐儿都把灶房的油偷到自家来了,你怎麽不偷?

一早就让你给我偷些好食吃,连块糕儿都没见你拿回来。

你自个在灶房里吃香的喝辣的,不管我的死活,也就今儿想着给我拿回来了两块肉。”

桂姐儿一边埋怨梁堇,一边掏出手绢擤鼻涕。

“你怎麽知道雁姐儿偷拿灶房的油了?”

桂姐儿嫌冷,都没出过屋子,这事她都不知道,她一个天天躺在炕上的人从哪晓得的?

“我听她们家买来的丫头说的。”

“你别到处说她偷油的事。

桂姐儿,以后你要是进了府里,可千万不要偷拿东西,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和我说,我拿自己的月钱给你买。

你可千万要记住我说的话,不能贪便宜。

就算地上掉了方手帕,你都不要存那昧下的心思……”

她在灶房听闲话听的多,那元娘屋里本来有三个大丫头,下面的丫头为了上位,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都使了出来。

就是想把人拉下来,自己好上去。

桂姐儿这样没脑子的要是进去了,怕是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被挤兑出来了。

别看她是家生子,元娘院里儿,那是个富贵窝,人人都想拔尖,进屋伺候。

即使挤不进去,院里伺候的人那也是有数的,把她赶出院儿,就能空出一个位子来。

梁堇待着的灶房比那些姑娘的院里可好上太多了。

胡娘子是管着灶房的,有些东西,她给你,你才能拿。

不给你,是不能拿的。

“晓得了……那你给我买个铜镜使。”

“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