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763章 松江府的女子

  夜深了,运河上的渔火渐渐稀疏。朱幼薇推开窗,夜风带着水汽拂面而来。陈寒站在她身后,轻轻按着她的肩膀。

  “累了吧?”

  朱幼薇摇头,目光依然望着远处:“这些女子,给个机会就能活出人样。”

  陈寒顺着她的视线望去,隐约能看见城东工坊的轮廓。那里即将点亮无数人的生活,就像杭州工坊曾经做过的那样。

  第二天中午,十六家的候选人齐聚府衙。

  朱幼薇挨个问过话,最后选了个叫文娘的寡妇。

  这妇人原是周家绣房的管事,丈夫病逝后被赶了出来。

  “为何选她?”周老太爷私下问。

  朱幼薇看着正在安排女工们干活的文娘:“她记得每个女工的名字。”

  开工那日,柳娘早早带着女儿们来到工坊。

  她摸着崭新的纺车,眼泪砸在木板上。

  不远处,文娘正手把手教小姑娘们接线头。

  朱幼薇站在门口,看着渐渐热闹起来的工坊,嘴角微微上扬。

  春杏捧着账本过来:“郡主,今日就能出第一批线。”

  “记清楚每个人的工作量。”朱幼薇轻声说,“她们值得一份明白账。”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女工们渐渐舒展的眉宇间。梭子来回飞舞的声音,像一首新谱的歌谣。

  ……

  松江府最热闹的太白楼里,说书人将醒木重重一拍。

  “列位看官,今日要说的新鲜事,便是咱们松江巾帼工坊开张的盛况!”

  茶客们纷纷放下茶盏,连二楼雅间的窗户都支棱起来。穿绸衫的周家管事探头问道:“可是郡主娘娘亲自选人的那桩?”

  说书人捋着山羊胡:“正是!诸位可知郡主选的总管是谁?竟是周家绣坊赶出去的文娘!”

  茶楼里顿时一片哗然。卖瓜子的小贩趁机在人群中穿梭:“香瓜子,五文钱一包!”

  角落里,松江布商李员外捏着茶盏的手微微发抖。他转头对账房先生低声道:“文娘当年被赶走时,我还笑话过她。如今她成了郡主跟前红人,这可如何是好?”

  账房先生凑近耳语:“东家莫慌,小的打听到文娘为人最是宽厚。昨日她还特意去城南贫民窟招了十几个绣娘。”

  二楼雅间,沈家少奶奶正带着丫鬟听书。听到文娘的名字,她手中团扇“啪”地掉在地上。

  “竟是她?”少奶奶脸色变了变,“去年我还当众说过她克夫……”

  丫鬟连忙捡起团扇:“奶奶别急,听说文娘在工坊从不论人长短。”

  茶楼外的布告栏前,几个妇人正挤在一起看新贴的告示。穿粗布衣裳的刘婶子突然拍腿大叫:“哎哟!这上头有我闺女的名字!”

  旁边卖鱼的张嫂忙问:“真的假的?不是说工坊只要手艺好的?”

  刘婶子指着告示最下面一行,手指直哆嗦:“瞧见没?柳小桃,分在纺线组!我闺女连纺车都没摸过几回,郡主娘娘竟收了她!”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卖炊饼的王老汉挤过来:“老姐姐,你闺女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听说郡主娘娘选人最是公道,连周老太爷都说不出半个不字。”

  运河边的酒肆里,几个脚夫正围着刚从工坊回来的吴老二。

  “真给二两银子月钱?”年轻脚夫眼睛瞪得溜圆。

  吴老二灌了口酒,抹嘴道:“我婆娘亲口说的!包三顿饭,顿顿有荤腥。昨日还发了蓝布工装,料子比我家过年穿的还体面。”

  酒保凑过来插话:“听说染坊那边更了不得。会调色的妇人直接拿三两,抵得上衙门书吏了。”

  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冷哼。众人回头,见是周家染坊的赵师傅。这老头把酒碗重重一放:“妇道人家懂什么染布!老夫祖传的手艺……”

  “得了吧老赵!”吴老二哈哈大笑,“你徒弟春妮都去工坊了,听说调出的靛青色比你的还正!”

  赵师傅顿时涨红了脸,抓起酒壶就往门外走。刚到门口,却与匆匆赶来的绸缎庄伙计撞个满怀。

  “不好了!”伙计喘着粗气喊道,“苏州沈家带着三十万两银票去杭州了,说要和巾帼工坊合伙开分号!”

  酒肆里瞬间安静下来。赵师傅的酒壶“咣当”掉在地上,碎成几瓣。

  知府衙门后宅,赵明诚正在听师爷汇报。

  “大人,今日已有七家来打听女子学堂的事。按郡主吩咐,下官都记在册子上了。”

  赵明诚捋着胡须点头:“师资可有着落?”

  师爷翻开另一本册子:“致仕的刘翰林愿教《女诫》,陈秀才娘子自荐教算学。就是这学堂场地……”

  “把城隍庙西厢房腾出来。”赵明诚拍板道,“郡主说得对,女子识字明理是好事。”

  正说着,门房来报:“周老太爷求见。”

  赵明诚刚起身相迎,周老太爷已经拄着拐杖闯了进来。这老头今日精神矍铄,连白发都梳得一丝不苟。

  “赵大人!老朽是来送地契的!”周老太爷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周家愿捐出桑园二十亩,供工坊女工子弟读书用!”

  师爷手一抖,墨汁溅在纸上。赵明诚连忙接过地契:“周老高义!本官定当禀明郡主。”

  周老太爷摆摆手,忽然压低声音:“听闻苏州沈家……”

  “确有此事。”赵明诚会意,“不过郡主说了,松江工坊永远优先。”

  老太爷顿时眉开眼笑,连拐杖都不要了,健步如飞地往外走。刚到门口,又回头叮嘱:“明日开工典礼,还请大人务必请郡主尝尝我们松江的鲈鱼脍!”

  暮色渐沉时,工坊里的织机声渐渐停歇。文娘正在账房核对今日的产出,忽然听见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

  门开了,柳娘牵着两个女儿站在外面。这妇人今日换了干净的蓝布衣裳,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文管事……”柳娘声音有些发抖,“我、我想谢谢您。”

  文娘放下账本,温和地说:“该谢郡主才是。”

  柳娘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今日纺的线,比昨日多出二两。这两个丫头也学会了接线头……”

  她说着突然跪下,“求您跟郡主说,让我们娘仨留下吧!”

  文娘连忙扶起她,发现布包里还裹着三个铜钱。

  她心头一热,轻声道:“傻话,工坊既收了你们,断没有赶人的道理。这钱你收好,给丫头们买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