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735章 不管史书如何记载,这一夜都将永垂(第2页)

  李贞压低声音:“殿下说了,吃饱了才有力气赶工。”

  朱幼薇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

  她转身对排队的人群高声道:“报完名的,先进来吃饭!今晚就开始上工!”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几个背着孩子的妇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她们多久没吃过肉了?

  上一次,还是过年时丈夫从牙缝里省下的那点肉沫。

  工坊里很快热闹起来。

  新来的女工们被安排在早已准备好的织机前,小桃带着几个熟手挨个指导。

  刘嬷嬷捧着账本穿梭其间,时不时纠正新人的手法。

  陈寒站在角落里,看着朱幼薇忙碌的身影。

  她发间的木簪不知何时松了,几缕碎发垂在颈边,被汗水黏住。

  可她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有团火在烧。

  “陈寒。”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寒回头,只见朱标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一身便服。

  “殿下怎么来了?”陈寒连忙迎上去。

  朱标笑了笑,目光扫过忙碌的女工们:“来看看咱们的巾帼英雄们。”

  “手上是什么?”朱标问。

  陈寒展开图纸,“物理院新设计的六锭纺车,效率能提高五成。”

  朱标接过图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阿拉伯数字,还有各种他看不太懂的机械结构。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下角那个小小的“π”符号——这是物理院的标志。

  “何时能造出来?”朱标问。

  “三天。”陈寒自信地说,“工部木匠正在连夜赶制。”

  正说着,朱幼薇走了过来。

  她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道:“爹,您也来了?正好,帮我看看这个。”

  她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某种奇怪的图案,像是织纹,又像是数字。

  朱标接过一看,突然笑出声:“这是……用阿拉伯数字设计的防伪纹?”

  “对!”朱幼薇兴奋地说,“南洋商人不是喜欢新奇玩意儿吗?咱们在布匹暗纹里织上数字,他们肯定更喜欢!”

  陈寒凑过去看,只见那图案确实巧妙——远看是普通的云纹,近看却能分辨出“3.14”的字样。这创意,怕是连物理院那帮学子都想不到。

  “好主意!”陈寒拍案叫绝,“我这就让物理院加急设计几套新纹样。”

  三人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几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妇人站在门口,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

  “这是……”陈寒疑惑地问。

  朱幼薇叹了口气:“徐家的女眷。自从咱们工坊火了,这些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就总来‘参观’。”

  果然,那几位妇人一看到朱标,立刻行礼问安。

  为首的徐夫人笑吟吟地说:“殿下,妾身听闻巾帼工坊的布匹精美,特来求购几匹。”

  朱标没说话,朱幼薇淡淡地点头:“徐夫人若要买布,明日去码头便是。”

  徐夫人却不死心,眼睛直往工坊里瞟:“妾身想订些特别的……听闻工坊有种'数字纹'?”

  陈寒和朱标交换了一个眼神,消息传得真快!

  朱幼薇上前一步,银剪在指尖转了个圈:“徐夫人消息灵通。不过‘数字纹’是专供南洋的,不卖本地。”

  徐夫人的脸色顿时变了。

  她身后的年轻女子,看打扮应该是她女儿,突然小声嘀咕:“神气什么,不就是些寡妇织的粗布……”

  “徐小姐!”朱幼薇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您身上这件褙子,正是我工坊上个月出的'松江青'。”

  那徐小姐顿时涨红了脸。

  她这件衣服确实是新买的,因为听说宫里几位公主都喜欢这颜色。

  徐夫人见状,连忙打圆场:“郡主娘娘误会了,小女的意思是……”

  “报名费十文!”小桃突然高声打断了她。

  众人回头,只见这丫头不知何时搬了张桌子堵在门口,手里晃着个木牌,“参观工坊,每人十文!”

  徐夫人目瞪口呆:“这、这成何体统……”

  “徐夫人若嫌贵,可以去徐记布庄参观。”朱幼薇笑吟吟地说,“听说他们最近也在仿制我们的织机,想必别有一番景致。”

  徐夫人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甩袖而去。她女儿临走前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目光在那些运转的织机上流连。

  朱标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突然轻笑出声:“幼薇,你这招够狠。”

  朱幼薇耸耸肩:“爹您是不知道,这些富贵太太们天天来'参观',耽误多少工夫。收点钱,正好补贴伙食。”

  夜渐深了,工坊里的织机声却越来越密。

  新来的女工们渐渐掌握了技巧,布匹一匹接一匹地织出来。朱幼薇亲自检查每一匹布的质量,不合格的就拆了重织。

  陈寒和朱标站在院子里,望着窗内灯火通明的景象。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

  “陈寒。”朱标突然开口,“你说,百年后的史书上,会怎么写今晚?”

  陈寒望着窗内朱幼薇忙碌的身影,轻声道:“或许会写‘是岁,女子始入市肆’。又或许……”他笑了笑,“根本不会特意记载。”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是啊,就像没人会特意记载哪年百姓开始用铁锅煮饭一样。

  真正的变革,往往始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

  更夫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已是三更天了。

  工坊里的织机声依然不绝于耳,仿佛在编织一个全新的时代。

  突然,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东宫的侍卫气喘吁吁地跑来:“殿下!国公爷!南洋使团刚到会同馆,说要求见!”

  朱标眉头一皱:“这么晚?”

  侍卫压低声音:“说是爪哇国的使者,带了紧急军情!”

  陈寒和朱标对视一眼,同时转身向外走去。

  临出门前,陈寒回头望了一眼工坊。

  透过窗纸,他看见朱幼薇正俯身指导一个新来的女工,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这一刻,他突然无比确信,无论史书如何记载,今晚发生的一切,都将如那些织入布匹的数字暗纹一般,深深烙印在这个时代的肌理中,再难磨灭……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