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杨柏已经没有退路(第2页)
甚至于,这一战,杨柏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胜不能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而这个结果,就是卫邵的目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杨柏现在满心里是恨那些长江水贼,偏偏在大冬天跟他捣乱,害得他上下不得,只能硬着头皮出兵。
而黄琬在一旁冷眼旁观,就是不同的感觉了。
黄琬隐约感觉着,这一次长江水贼的行动着实有些诡异。
根据黄琬对这三处长江水贼的了解,他们平时没少宰客,手上不缺银子。
再说,长江这边,跟大楚国境内的黄河不一样,冬天是不结冰的,是以往来商客也是不断,所以这长江水贼有必要逆风上岸,故意惹怒汉州吗?
故意惹怒?
想到这里,黄琬忽然眼睛一亮,他似乎明白了。
杨柏正在调查汉州军队上的漏洞和问题,而且已经拿到了不少的证据,即将结束的时候,长江水贼就突然向汉州发难了。
再以黄琬对这三处水贼的了解,洪大郎和潘玉莲只收过江费,并不伤人性命,是以他们的生意很好,根本不用再上岸招惹汉州官府。
只有那个赫人屠,因为凶名在外,从他那里经过的商船就少一些,或许就有上岸寇掠的可能。
但赫人屠也不是没生意,因为这个人不傻。
赫人屠的过江费,比洪大郎和潘玉莲要低许多。
只要没有女色,一群大老爷们过江,从赫人屠这里通过,反而会省下不少银子。
所以嘛,准确说,赫人屠也不是缺钱粮的主儿。
这么一来,黄琬就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一次长江水贼三方齐动,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
黄琬深深看了卫邵一眼,想起之前卫邵找过他,但他却没有见卫邵。
以卫邵的精明,只要去户曹查一下,就能知道他把贪墨的银子全都补齐了。
而卫邵等人,因为经营汉州时间太长,根本无法补齐,所以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黄琬虽然基本上洞悉了卫邵等人的阴谋,但他却不打算揭破此事,更不打算向杨柏告密。
因为黄琬向杨柏告密,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如果黄琬告密,以杨柏的心性,绝不可能因此嘉奖黄琬,反而或许会怪罪黄琬在汉州多年,竟然不知卫邵等人的心性。
而且,杨柏或许还会怪黄琬,为何在他刚来汉州的时候没有提及,非要等到出事之后再说这事?
如果杨柏一旦较真,就不难查出,黄琬是先贪墨了,然后等他开始彻查汉州军队的情况,这才将钱补退给户曹,那么黄琬也难逃被治罪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