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 靖康之变(一七六)(第2页)
时迁道:“柱子大哥,这文章之气好啊。我等粗鄙之人想学还学不来呢。”
何海泉道:“不该本色也好,有时候我倒是怀念当年咱们一同大漠纵横,喝酒吃肉,刺探军情的情景。”
时迁道:“刚才我听你自称为何海泉,这是何意?你改名字了吗。”
何海泉尴尬的笑道:“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叫海泉。这个既是名又是字,那个柱子名字倒是不用了。”
时迁道:“海泉,这个名字好,看来我也呀多读读书,给自己去一个好字了。”
何海泉道:“大人来此何事呢?”
时迁本想说不要叫大人,显得生分。但是话到嘴边还是憋了回去。时迁随即将自己来到泉州的目的说明了。
何海泉道:“原来大人要掌控泉州,这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时迁道:“此话怎讲。”
何海泉道:“要说简单,如今泉州根本没有知府,只有以个通判暂时管理府衙诸事。要说困难这个通判是本地大户蒲家的子弟!”
时迁道:“这蒲家子弟怎么了?”
何海泉道:“这蒲家在当地是第一大户,他们本是大食国的色目人,唐朝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原。原本居住在广州,唐末战乱,黄巢占领广州,屠杀了20万大食外藩,这蒲家便逃到泉州,再次行商已经200年了。其家族买卖已经遍布泉州各地,为当地第一大户也。”
时迁道:“一个商人又能怎样?”
何海泉道:“休要小看这个蒲家,他们为了避免再遭唐末之祸,他们用重金打造了一支卫队,足足千人,其中300多骑兵,骑得都是大食国特产的宝马良驹。愚兄我也是在军前拼杀多年的,这种骑兵恐怕比西夏国的骑兵也不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有20条船之多,海船虽然没有咱们锦衣卫商队的船大,但是也是旗舰也有800料,另外这个船队也有水手千余人。这蒲家视泉州买卖为他的生命,绝不让外人染指。我们锦衣卫商栈能在此地立足,还是靠着王爷这些年弄出来的紧俏货物,即使如此咱们从西北运来的货物,有八成以上要卖给这个蒲家。”
时迁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一个商人竟然有如此的势力。这当地官府不管?你有为何不报?”
何海泉道:“官府?每一任知府都被他们买通了,这蒲家在泉州城早就一手遮天了。我刚刚在这里建立商栈的时候就将这里的情况细细的上报给秀州总部,但是并没有得到特别的指示。倒是王爷曾经下过一道密令,告诉我们这蒲家就是追钱逐利之徒,并无大志,让我们在此站位脚跟即可,无需跟浦江发生冲突。”
时迁听了,道:“蒲家的事情王爷也了解的如此通透,难道又是那个站暗处要在作怪。”
何海泉道:“这个站暗处什么样我不知道,不过这个蒲家倒是如王爷说的一样,只是逐利的商贾,当我将咱华夏军产的各种玻璃、骨瓷、香水、镜子等奇巧之物平价卖给他们之后,他们也就让我们在此立足了。”
时迁道:“这里的官府现在有谁掌管。”
何海泉道:“这个蒲家原本为了行商方便,给蒲家的长子蒲耿,捐了一个同知的闲差,算是从五品的文官,平时也不管事。不过前些日子,原来知府任期已满,原本是要上调的福州府任职,但是中原一乱,新的知府并没有到任,而原来的知府就挂印而逃了。”
时迁道:“如此说来这泉州没有知府了。”
何海泉道:“这兵荒马乱的估计新任知府也不敢来接任了。”
时迁道:“这新任知府叫什么名字?”
何海泉道:“倒是来了公文,听说姓唐。我在衙门里还是有些关系到,这个好查访。”
时迁看向身边的唐四五道:“你可是就姓唐。”
唐四五吓了一跳,道:“你又要怎样?”
时迁道:“你是一个福将,就冒充唐知府接了泉州的官印。”
唐四五道:“这如何使得?”
时迁道:“怎么使不得。”说着他对钟子昂道:“你带来的亲信,有不少是原来杭州府的衙役和厢军吧。”
钟子昂道:“正是。”
时迁道:“正好,你去挑选精细可靠之人作为随从跟唐四五进城。你就作为唐四五的心腹,先将知府衙门的三班衙役都换了。然后在进一步行事。”
唐四五道:“上任要有文书的。”
时迁道:“老子连圣旨都写过,还造不出官府的往来文书。海泉兄,就麻烦你弄几张文书出来,我照样仿造也就是了。还有,想办法弄一套知府的官服和乌纱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