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一线生机(第2页)
“蒯先生,这便是阁下,乃至于蒯家的一线生机所在。”说话这人,正是当年策反了韩综的贾穆。
这次,按照徐庶的安排,再次潜入青州,秘密来进行策反行动。
而他这次的目标,竟然是被士颂列为必杀的蒯良。
蒯良脸色不佳,早就没有当年在荆州时的洒脱随意,名士之风。眼角的皱纹里,似乎深藏着他这么些年来的艰辛。
“真能给我一次机会吗?”
最终,蒯良认真看向贾穆,他知道眼前这人,是贾诩的儿子,在灭东吴之战中立下功劳后,也得到了士颂的赏识。
“我当年,当年我,唉。”
蒯良支支吾吾许久,最终还是化为一声长叹。
是啊,想当年,他们蒯家,作为荆州七大家族之一,在士颂占据荆州的初期,很得士颂的倚重。
更别说当时的士颂,和蒯家还是连襟,关系密切。
可后来,自己亲兄弟蒯越,在士颂和曹操之间,坚定地选择了投靠曹操。甚至不惜以“叛离家族”的名义,离开荆州,投入曹操麾下。
等到士颂和袁绍,一南一北,两面夹击曹操时,士颂亲自起五十万大军北伐中原时,受到士颂信任的蒯良,当年便是士颂后方一处粮仓的管理者。
当时他被蒯越裹挟,带着蒯家军临阵倒戈,销毁了粮仓,让士颂颍水大败,被迫后撤的路上,没有能得到粮草辎重的补给,损失许多人马,才逃回荆州。
若是当时士颂沿路有补给,或许襄阳城外那一战,并不会损失的那么惨。
贾穆似乎看穿了蒯良的心思。
他端起面前的茶杯暖手,料峭春寒,又在海边,他虽然穿上了皮裘,但依旧有些冷。
“蒯先生何必纠结,当年之事,主谋是谁,你我心知肚明。大王又岂能不知,阁下是什么人,或许大王比我更加了解。”
“前番大王既然开了口子,给了荀家那人一个机会。你这里,又怎么可能真的不给丝毫缓转的余地呢?”
蒯良的眼中,仿佛看了一丝希望。“那荀肃,真的被赦了?”
不久前,荀家子弟荀肃,冒着被士颂杀掉的风险,拼死给楚国效力,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士颂火烧连营之后,再无消息。
有人说他死在了那场大火之中。
也有人说,他假死脱身,在士颂的允许下,隐姓埋名在楚国生活去了,不过荀家在颍川的田地家产,他是一分也别想要。
只是即便是这样的结果,许多人还在观望,觉得不满意。
若是改名换姓,跑去楚国隐匿于民间,又何必花费那么大的功夫。
贾穆知道,想要说服蒯越,还是得说出实情。
“荀先生南下去了交州,任职地方官。他本人和荀家其他人割裂,或者说分家吧。”
“荀肃一脉,不得再提及先祖血脉,荀肃本人,便是他家宗族源头所在。”
这下,蒯越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荀肃立功之后,不仅免于被楚国追杀,得到了赦免,同时也给了他对应的前途身份。
至于荀家其他人,荀家先祖的坟陵之类,都和他个人没有关系了。
对于这个结果,蒯良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是一条活路。尤其是对于蒯家而言,十分难得。
自从赤壁之后,他们蒯家的行情,那可以说是一落千里。
荆州那边的家产田地,全部丢了不说,跟着曹魏北渡黄河后,已经沦为一个普通的官宦家族了,远远算不得世家。
更不要说,蒯家在楚国那边的宣传中,在《建安小人集》中的形象,随着天下局势的逐渐明朗,只怕是真要盖棺定论,成为后世评判这个时代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了。
蒯良想起了自家兄长故去前,拉着自己的手,表示后悔的话。
那时,蒯越躺在床上,面容枯槁。
“为兄不该拉着你一起来曹魏效力,我们蒯家,当如其他世家那般,多家下注才是。”
“士颂,唉。为兄第一次见到他就浑身不自在,总觉得此子奇怪,看不透。”
“或许也正是如此,我才千方百计的投入曹魏,今日,悔之晚矣。”
“你和我不一样,若有机会,可将当年之罪,全部推在为兄身上,你便重归士楚即是。”
当时的蒯越,还不怎么相信士颂的必杀名单,总觉得蒯家,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如今回想起来,蒯良心中,也是不胜唏嘘。
最终,他下定决心,问道:“可是楚王派阁下来的?”
“不,我自己来的。”
贾穆笑道:“阁下可是我楚国不赦之人,大王怎么可能派我前来。”
“我来,只是告诉阁下,阁下只有顶着我楚国的通缉和罪名,主动为我楚国谋划出力,戴罪立功,或许,可有一线生机。”
这话说完,蒯良沉默了。
对方开出的条件,他很不满意,但仔细一想,却似乎也是对方能给出的最大价码了。
“我若是配合你们行动,我在邺城的妻儿家眷,必无活路。”
贾穆笑道:“所以是一线生机。”
“你不配合我们,等我楚国大军灭了曹魏,拿下邺城,你们蒯家,还会有活口吗?”
“听闻你有一子,如今也在军中效力。此番,你配合我们谋划,事后你便带着你儿子南下交州,仿效荀肃例即可。”
“若是你心忧邺城家眷,我们可对外说你已死,待破邺城之后,帮你找寻一下你的家眷,然后送过去。”
最后,他话锋一转。
“不过,你兄长蒯越的家眷后人,可不在此列。”
蒯良苦笑一声,说道:“我自然知道。”
其实不仅他知道,就连蒯越本人也明白。
蒯越的几个儿子里,早就有人改名换姓,断绝了蒯家的联系,作为后手,若是真的曹魏灭亡,士颂对他斩尽杀绝,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血脉能有所保留。
只是他们不知道,心狠手辣的士颂,早就预防到了这点,潜伏在曹魏和季汉的暗组,在士颂灭东吴之前,就新加了任务,要查明这些“必杀名单”上所有家族成员的去向。
不求真的杀得一个不剩,但求能杀多少,就杀多少。
不过,也正是这种严苛残酷且冷血的操作。
逼得蒯良,不得不接受了最后获得“一线生机”的合作。
这次,他需要给曹魏季汉的联合舰队,送上一份虚假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