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成前身境,身后无法传。(第2页)
只是在以前比较基础的时候,石老爹和辜老爷子师父做得更为具体、细致、课本化而已。
其实要较为认真的分辨,石老爹所教授自己的更多是养成一种习惯,和栽培自己的习性爱好等等;辜老爷子传授了自己九境通幽之法,又教授了自己很多学术上的知识和概念。 而这一部分也是最为真实和最为夯实的一部分基础,让本来身处梦幻般的陈石也更为贴切的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在做梦,或者产生了仅精神上的幻觉。
而如今的城隍师父。
陈石看过一本六师兄推荐给自己的书,书名被六师兄故意扯掉了,理由是书名会亵渎书里面的内容,也会让一个正儿八经的修行人产生见知障。
为此,他还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来解释什么是见知障。
说一位神仙教授了一群村民点石成金的本事,但临走之时特意嘱咐那些村民,在施展法术的时候心里面绝对不能去想那山坡上的羊。
结果很明显,神仙走后没有一位村民能完成点石成金的法术。
陈石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修行人,所以六师兄说他能读这本书,却不能知道这本书的名字。
结果你猜怎么着?
没有书名,陈石一样产生了见知障。
每次修行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之时,他总是想起那本书里面会有类似的经历,也就自然而然的想起六师兄所掩盖的书名到底会是什么。
其实书里面所讲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深奥的秘法和奥义,而陈石现在想起来的也仅仅是一句“大成过后并无秘法。”
意思就是说,修行者所学习的秘法其最终也仅是到大成境界而已,包括世间所有的门派皆是如此。
可能陈石和杨勇体验没有那么明显,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完全按照九境通幽秘法上的方法逐步修炼,前后所有的体会和印证实际上都只是借助于师父和师兄们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再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而已。
而且辜老爷子所教授的方法也已经为现在的经历铺垫过,不同的是辜老爷子师父会把与之匹配境界的印证结果先演示一遍,然后告诉众人能有这般的结果,而且你们也能做到。
城隍师父的教授方法就更像是告诉你一个该怎么去做,至于结果你得自己去印证体会……
所以,陈石看着望向自己的杨勇,坚定的回答道:“自然是城隍师父。”
杨勇:“那你又说好久没见着他了?”
陈石:“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混沌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你不懂吗?”
杨勇翻了个白眼,道:“说教也不能如此敷衍吧?”
陈石笑了笑,也没有反驳,只是也很认真的说道:“虽然我还没彻底明白城隍师父的苦心,但我也能猜测到石老爹给我们的那枚麻钱其实并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
加上石老爹说过,至少能在其座下能有一年之期的。
而现在你也清楚,城隍师父所说的其实是三年之期,也就是说,那枚麻钱可能不是一枚,而是三枚。”
说着,好像才想起某件重要的事情一般扭头对杨勇说道:“对了,城隍师父肯定与鬼族有着什么重要的关系,他转告给我了关于辜芙蓉的消息。”
“噢,嗯?”
杨勇顾不上休息,也转过身来一把拉住陈石着急道:“你说什么?”
陈石很肯定杨勇刚才实际已经听清楚了自己说的是什么,所以也就把发生的事一并讲给了他听。
而今夜的阴魂好像也是刻意留给了陈石与杨勇谈话的时间,直至现在都还没有出现。
等陈石讲完,杨勇反而冷静了下来。
虽然他俩打心眼里都不认为辜芙蓉会有什么危险,所有的担忧和焦急更多的是受当时环境和情绪而影响,但也不是不急,称之为理性其实更为合适一些。
“以表姐的鬼心眼,既然都没有在葫芦上留下什么讯息,就说明她很满意她现在的环境,甚至可能还就是她求之不得的经历际遇。
鬼族亦正亦邪,就连师父都有些依从于他们的决定,你说这是为什么?”
陈石沉吟片刻,才姗姗说道:“其实我们好像并没有与鬼族打过太多的交道吧。”
杨勇明白陈石的意思,是指大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也不对,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陈石:“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
不管他是人是仙,就看他如何行事而已。不管他鬼族是善是恶,与我们是益还是损就看他们如何行事而已。
他们掳走辜芙蓉可能确有苦衷,但我不喜欢他们的形式方式。”
杨勇点了点头,附和道:“嗯,我也不喜欢,这是没拿我们俩当盘菜啊。”
陈石也跟着笑了笑,道:“别管他菜不菜了,你不是还想打架吗?嘞,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