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汉魏止戈(下)(第2页)
“臣,明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马懿再次躬身,他知道,自己将要去做的,是一件何等屈辱,却又必须完成的差事。
“再等上几年,只需几年……”
曹丕死死盯着悬挂在墙上的地图,那目光仿佛要将地图烧穿。
“待我们兵员充足,国力暂复,朕必与那刘瑁,再做过一场!”
“喏!”
就这样,一场关乎两个政权命运的正式谈判,在平原城拉开了帷幕……
谈判的厅堂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的冰。
“划界之事,倒也简单。”
孙乾安坐席上,呷了一口茶,姿态从容,仿佛在谈论一桩再寻常不过的买卖。
“徐州、青州、冀州、豫州、兖州,此五州之地尽归我大汉。幽州与平州,则为你燕国封地。”
“荒唐!”
司马懿身侧的满宠当即拍案而起,怒斥道:“尔等汉军不过刚刚踏足冀、兖,便想一口吞下五州之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孙乾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淡淡地瞥了满宠一眼,慢条斯理地放下茶杯。
“若是不愿,那便不谈了,我军数十万将士,正在邺城枕戈待旦,想必他们很乐意亲自来与诸位谈谈!”
“你!”
满宠气结,却又无力反驳。
司马懿抬手,制止了满宠,脸上却浮起一抹冷笑。
“孙公佑,你我皆是明眼人,何必说这些场面话。你汉军虽胜,却也是强弩之末!
汉军新得四州,人心未附,若再起刀兵,恐怕也吃不消吧?
我大魏虽败,尚有数万精锐,若逼急了,与尔等玉石俱焚,拼个鱼死网破,你家陛下就不怕新得的疆土,变成一片焦土吗!”
“鱼死网破?”
孙乾轻蔑一笑,笑容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
“司马仲达,鱼会死,网,却不会破!
我大汉如今国力鼎盛,民心所向,损失些许兵马,休养一两年便可恢复。
可燕国呢?一旦拼光了这最后一点家底,还能剩下什么?至于人心,御史不妨去问问那些即将与家人团聚的降卒,看看他们的人心,究竟向着谁?”
司马懿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知道,对方句句都戳在他的软肋上。
“哼!好啊!那还聊什么!还请孙少卿回去告诉刘瑁,我大魏君臣就在这里等着他!”
司马懿看着孙乾,依旧强硬的的回应道。
孙乾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司马懿,半晌后轻笑一声。
“那你燕国之意呢?”
“徐州、豫州,可以给你们。冀州,可以给你大半。但兖州与青州,自我高祖武皇帝起便是我曹氏基业,绝不可能相让!”
司马懿斩钉截铁地说道。
“不可能!”
孙乾的回答同样干脆,“兖州乃中原腹心,天下咽喉,必须归我大汉!”
“那就将青州与冀州留下!”
“不可能!”
……
就这样,双方在这小小的厅堂之内,为了一郡一县的归属,争得面红耳赤。
司马懿将毕生所学都用在了这场毫无胜算的谈判上,时而引经据典,痛陈利害,时而声色俱厉,寸土不让……
在长达三天的激烈交锋后,一份写满了屈辱与无奈的盟约,终于被敲定。
其中徐州、豫州两州之地,尽归大汉。
兖州诸郡,其中泰山、济北、鲁郡三郡归燕,其余五郡则属汉军所有。
而青州,以城阳郡、东莞郡为界,两郡以南的归汉,两郡以北属燕。
最后的冀州,则以河间、平原二郡为界,两郡以西的归汉,两郡以东属燕。
此次议和,刘瑁早已将曹魏的底线摸得一清二楚。
司马懿竭力周旋,虽未能改变大局,但终究为曹丕保住了青、兖、冀三州的部分疆土,以及一个苟延残喘的“燕国”名号,算是保住了最后的颜面……
随后,双方便约定了交换俘虏与家眷的时间和地点。
数日后,在两军对峙的边境线上,于禁、臧霸等魏国降将的家眷,在汉军的护送下,抵达了大汉境内。
当看到那些饱经战火与离散之苦的亲人时,这些在沙场上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们,再也抑制不住,与家人抱头痛哭。
紧接着,成千上万的降卒将士在与家人团聚后纷纷跪倒在地,朝着长安与邺城的方向,泪流满面,叩首不止,口中高呼着:“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那发自肺腑的呼喊声,汇成一股洪流,响彻冀州的天空……
此次以退为进,刘瑁兵不血刃,尽得数万降卒之心。
而汉魏之间的第二次大战,就这样暂时画上了休止符,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并非结束,而是一场更大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