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进军江淮,威震中原》第四节
结果义军取得怀宁之战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敌方羽林四将全灭,但我方将领秦淼生、王雄也被云如海一个群攻大招,连同一堆敌兵,全都重伤垂死!经过抢救,王雄得救,秦淼生不治身亡。之前负伤的许仲秋、周勇伤势较轻,没有大碍。至于焦丕、钟离刚,我方的人没耐烦救他们,全都割了首级了事。 敌方羽林四将,一战全灭。我方守衡四将,一死三伤。另外我方还重伤了巫叔卓,主将陈福也负伤。士卒方面,敌方一万多人的羽林军几乎全军覆灭;我方亦伤亡近五千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无区别不分敌我的群攻法术杀死杀伤。云如海及其手下法师群的行径,极为罕见也极为恶劣,给义军造成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
这一战之后,义军得以占领怀宁县。云如海带着手下法师群骑马乘车,甩掉羽林军逃走了。羽林军逃走都没本事,被义军追上包围,或死或降。义军抓了一大堆俘虏,但是抓了也没用,养着食量还大……有人建议把他们活埋了。吉义说押去后方让他们做苦力就好了。如果能以劳动改造他们,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也就不成为负担。
但当凌钺、薄六尘奉命押送俘虏到后方去做苦力之时,那帮酒囊饭袋出身的羽林军根本没有要接受劳动改造之心,串通造反,企图逃脱。凌钺、薄六尘没花多大力气就镇压了他们。凌钺命令把他们全斩了。薄六尘劝凌钺再饶他们一次。凌钺说饶个鬼,以往我们义军被官军抓的俘虏,被处死甚至虐杀的可多!我们杀他们一点都不过分!于是凌钺并不禀告吉义,带手下把剩下的羽林军数千人全都斩杀了。吉义得知也不降罪于凌钺,毕竟仁慈虽然好,但太过于仁慈却也没必要,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以往由好大喜功的无忧天子亲自担任名义统帅的大齐皇朝羽林军,只会跟着昏君耀武扬威的所谓精锐部队,就这样灰飞烟灭。
陈福、巫叔卓都需要养伤。吉义出于爱惜老部下,让陈福一家离开前线,返回江南,今后负责担任督运官,做保障后勤之事就好了。
守衡四将这一战表现英勇。吉义封许仲秋、王雄、周勇皆为子爵,让他们休养;追封秦淼生为伯爵,让其子袭封。
皖城在吉义亲率大军围攻之下,顶不住了。耿可泰率军退走。吉义追击耿可泰,进入大别山区。耿可泰依借大别山中各处险要,节节抵抗。
在让陈福退到后方休养之后,吉义任命农明义接替陈福领军,并派丁大壮、娄斌、滕子雄等一班降将作为农明义的副将,率领援军去怀宁补充所损人马,重新整合一番,然后进军桐城。
丁大壮、娄斌二将被调派为农明义的副将,却不服气。只因他们在旧朝时地位高于农明义,又先归顺吉义——其实也就是先被吉义打败抓获而已,总之他们自认为自己本领与资历比农明义只强不差,地位不该低于农明义。这也是人之常情,世人总是高看自己而低看别人。
其实吉义任命农明义为主将是合适的。之前农明义作为第五强的大将,坚守大桂山,使得义军前军遇阻许久,直到吉义亲临才攻破大桂山;后来义军以陈固作为主将第一次渡江作战,农明义作为陈固的副将表现出色,这也是其能得到进一步重用的理由。
农明义率领约一万六千人马,兵临桐城。拿下安庆府所辖的桐城,就可以向合肥府所辖的舒城进军。合肥是江淮之间枢纽要地,自古南北相争,无数大战在那一带发生。吉义有两个打算,一个是如果能够速攻拿下合肥,就趁势席卷淮河流域,进军中原。一个是如果不能速攻拿下合肥,那就依托大别山区,慢些进取。所以在吉义亲自进军大别山区的同时,分出两支部队,以彭大举所部在浮山与敌对垒,吸引敌军兵力;再以农明义所部进攻桐城,如能拿下桐城便奔袭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