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齐心协力

曹子建这话,惊的陈顺同手中端着的碗直接拿不住了。

因为曹子建说出了被他深埋在心底的想法。

关于成立一家可以打破洋行垄断的海运公司这事,陈顺同从小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就有这个念头。

奈何,家中条件有限,根本无法支撑他这个想法达成,他也就只能将其给埋在心底。

现在有人突然发现了这颗种子,并且还要准备给其浇水,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曹子建眼疾手快,一把将那渣头碗给拖住,这才没有使其摔在甲板上。

陈顺同看着曹子建递还回来的碗,连声道歉:“曹先生,对不起,对不起....”

“你好像对我的这个想法感到很惊讶?”曹子建笑着开口道。

“曹先生,您可知,就当下华国的情况,要想创立一家可以打破洋行垄断的海运公司是何等困难的一件事吗?”陈顺同开口道。

“我知道。”曹子建微微点头:“那些洋行凭借着早年间跟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特权,长期控制着咱们的沿海和内河航运市场。”

“加上如今整个华国的航权管理都在受列强侵蚀,那些国外的轮船公司在通商口岸享有特殊优待,如减免税收和优先停泊权。”

“而华国的海运公司一直受到高额税费和征收标准不统一以及航道维护缺失的问题,使得运营成本比那些洋行要高得多得多。”

“您都知道问题所在,为何还有信心能够创立一家可以打破洋行垄断的海运公司?”陈顺同不解道。

“因为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多久,国外的那些列强都在忙于善后工作,暂时放松了对咱们国家的经济侵略,倘若我们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更加困难了。”曹子建答道。

“曹先生,可是这前期还是需要一大笔投资才行。”陈顺同开口道:“对于一家初创且没有任何名气的海运公司而言,想要打破他们的垄断,前期的投入十分巨大。”

“除了要购置船只以外,还要通过价格上的优势来获得市场认可,但是这个过程,风险太大了,极其容易因为资金断裂而失败。”

“因为洋行同样有着雄厚资本,加上他们还有着更为先进的船舶,我们打价格战,他们也会打。”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国内一直没有出现一家能够跟洋行相互抗争的海运公司,就是因为没有钱去跟他们竞争。”

“按照我的估计,前期的投入最少就要五十万大洋了,算上后期的价格战,百万大洋都是免不了的。”

“我知道。”曹子建点点头。

“所以,您是准备好投入这么多钱了?”陈顺同双眸一亮。

“对。”曹子建应道:“在资金这方面,你不用操心,就是我现在缺少一个善经营,懂海运业务发展的人才。”

“不知道为啥,我第一眼就相中了你,觉得你肯定是这方面的人才。”

虽然说,被认可是很高兴的一件事,但陈顺同还是有些底气不足道:“曹先生,您会不会太过高看我了?”

“没办法,比起花时间去观察一个人,我更相信我的直觉。”曹子建满口跑火车道:“你给我的直觉,就是能帮我办成这件事的。”

“给个痛快话,要不要跟我干?”

“曹先生,你这实在有些突然,我都没来得及做准备。”陈顺同苦声道。

“那你来这里当海盗的时候,那蒙老大给过你时间准备嘛?”曹子建反问道。

一句话,把陈顺同给整不会了。

好半晌后,陈顺同才开口问道:“曹先生,不知道您前期可以给我提供几艘疍船呢?”

“疍船?”曹子建笑着摇了摇头,道:“无论疍船如何精巧,快疾,古运河纵使舟船如流,但终究难与在风浪中跟自如疾行的蒸汽轮船相匹敌。”

“想要跟那些洋行竞争,首当其冲的必须是轮船的先进性。”

“而且,咱们要搏击的也不是古运河航道,而是更为辽阔和凶险的江海。”

“到时候我给你提供的可不是疍船,而是比蒸汽轮船更先进的船只。”

“是什么?”陈顺同好奇道。

“一个月后,你就知道了。”曹子建答道:“不过我可以提前跟你透露一下,不仅有客船,还有货船,货船的吨位最少都是千吨以上级别的。”

“千吨之上?”陈顺同激动道。

虽然说,1000吨级船舶在现实世界属于小型船舶,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和港口作业。

但是这可是民国世界,如此吨位,都够跻身大型船舶门槛了。

“对。”曹子建点头:“由于只是前期,咱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货物要进行运输,这种级别的吨位已经够用。”

“等后期公司做大做强之后,货船的吨位还会再加,五千吨,甚至万吨的船舶都有可能。”

“万.....万....万吨?”陈顺同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像这种巨轮,陈顺同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

他觉得,曹子建就是在画饼,因为目前,哪怕造船技术比国内先进无数倍的国外,也造不出如此大的巨轮。

但不知道为啥,这个饼,陈顺同就想啃上一口。

“所以,这接下来的时间,你要做的,并不是去担心资金和船只上的问题。”曹子建继续道:“而是要在这一个月内,先制定一个同洋行那些海运公司激烈竞争的思路,以及招募人手和开辟航线等事宜。”

“曹先生,我现在脑子里就有一个思路。”陈顺同开口道。

“哦?”曹子建闻言,露出饶有兴致之色,道:“说说看。”

“由于咱们这个海运公司属于是初创,大家对其都还都不了解,让那些货主将货交给我们运输,显然有些不太现实。”陈顺同开口道:“我想着先通过‘避实就虚’的策略。”

“前期先专注客运和和短线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完美避开当下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空间,还能借由这两个业务,为咱们的海运公司打出一定的名气。”

“为将来的兼并整合做准备。”

“当然,如果我们将总部定在四明市那边,最好能够得到那边官府的支持,这样能省很多事。”

“而想要他们支持,离不开的就是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