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国 作品

四十七、“教育随笔”上了《合肥晚报》(第2页)

鼠人这样用心投入教学生,与其他各科老师协力同心,97届学生高考一仗又打得很漂亮,不仅考上的学生多,而且名校录取有突破,文科崔艳分数列hf市第六名,被“Bj大学”录取,并给学校发来“感谢信”,这是岛上学校第一次有学生考上北大,创纪录了。学生张祎到上海参考,被“同济大学”录取,出人意外;而该生对临去上海考试与老师告别,鼠人跟他握手祝福激动难忘,充满力量,乃至超常发挥,更令鼠人震撼。他又写了一篇教育随笔《跟学生握手》在《合肥晚报》上发表。其时正是鼠人与许多同行在合工大高考阅卷之际,老师们看到此文,都很赞赏。

附:《跟学生握手》

去年高考前,一名学生要到上海去考,临行前与我告别。我高兴地对他说:“好,你去吧,祝你成功!”说着,伸过手去和他握了握。这一瞬间的举动发生在教室的走廊上,过后也就忘却了。

然而没想到它给这位同学的感受却很强烈。当晚回家,他就兴奋地对父母讲:“老师今天和我握手呢!”到上海考试期间,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当他考上了重点大学,他的母亲来告诉我喜讯,并说起这些情况时,我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

今年春节,这位同学来我家没有能看到我。在其后给我的信中,他又一次提到不能忘记我在走廊上那次握手给他的激励和鼓舞。这一次,倒是我要被他的话震动了。

一次随机的握手谈话,事先未作认真的设计,事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却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如此的作用和影响。

其实,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与学生握手谈话,并非绝无仅有这一次。那为什么这一次会使这位同学感受如此强烈,甚至终身难忘呢?我想,根本原因是其情其境,我的一句话正讲到他的心坎上,我那重重的一握所传达的信息正是他需要的勇气和力量。也就是说,我作为教育者的这一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的雨露,正落在他——一个受教育者的渴望滋润的心田里,因而希望、勇气、力量的嫩苗就得以茁壮地生长,乃至结出了回味无穷的橄榄果。

由此,我又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教育者要想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好效果,必须寻找施教与受教的最佳结合点,尽量做到心心相印,一拍即合。

(原载1998年7月16日《合肥晚报》)

喜欢鼠年说鼠人请大家收藏:()鼠年说鼠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