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国 作品

二、从沙河中学到蚕桑系山头(下)(第2页)

这不,利用每天吃过午饭就回到蚕场地下室,还不到上班的点,他还用做桑篮口条多余下来的毛竹片和篾子籘条之类,无师自通地做起了“小蒸笼”。来到沙河,他发现这里的人喜欢吃馍,而且大都自己做馒头蒸,他过去在家就在街上看过卖小蒸笼的,有屉有盖,一套三四个,摞起来蒸,又快又省草,自己要能做一套不是挺好吗。他试着做了:先把毛竹条劈成薄片,再削光滑做成圆箍状,两两拼合,中间夹笼拴和隔档,上口加圆箍做齿口,便于上下层笼屉间固定,最后做笼帽。几个中午,这一套小蒸笼就做成了。先是给玖姐宗友哥试用的,还可以。后来殷主任等知道鼠人有这个能耐,很高兴的,也让做。鼠人又做了两套,开始大家用了都觉不错,但据宗友哥说,用时间长了,小蒸笼就会变形,不那么圆了,上下层对起来不那么“圆汽”,须得用毛巾等捂住才蒸得好,看来还得改进才是。

然而,鼠人虽知此,后面却再没了机会。蚕场修编的工作随着养蚕季节到来而结束,他接着又去从事“刻讲义”、画“教学挂图”、“机械制图”之类的工作。这都是宗友哥通过农学院教务处、教研组等单位部门的熟人,为鼠人找到的临时性工作:这时的鼠人是个标准的“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