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223 章 秦王的局

第223章秦王的局

下属们都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暗探要自曝身份。哪怕听说了夏蛮两国要联手进攻渊国,也不至于昏了头做出这样的选择。

还有直接找上鸿胪寺要求参加这次的宴会,也是个很奇葩的操作,正常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脑回路。

秦政又不能说这是修改器蒙蔽了他们的理智,只能假作不知。回了句此事与他无关,便糊弄了过去。

确实与他无关,干坏事的是扶苏。

扶苏还在旁边偷乐:

“渊王大概会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派了使臣来夏国的人。”

秦政没忍住笑了一声:

“你还好意思说。”

原本只有一队蛮国使者的话,还不一定会把质子都叫去,可能只会叫上蛮国王子。现在既然渊国使者也来了,总不好把渊国质子藏着,得叫渊人看看他们公子过得如何。

所以两国质子都得去,那就不能只留个秦国质子在一边,要叫不如一起叫。

来传讯的小太监提醒:

“二位公子赶紧换身衣裳吧。”

秦政起身:“稍等。”

夏帝不希望他们穿得寒酸,让人觉得夏国亏待质子。他们得换一身华贵的衣服过去,但也不能太华贵,把剩下的蛮国质子衬托得灰头土脸。

秦政特意叫了婢女中那名被皇帝派来的眼线,让她去取衣裳。

他自己不能挑,挑得不合适了连累夏国丢脸,夏帝要不高兴。挑得太合适了显得过于聪明,之前立的人设要崩。

扶苏笑容不变:

“都这种时候了,还不忘试探。”

夏帝的疑心病是够重的。

等父子俩换好衣服乘车舆抵达目的地时,已经过去两刻钟了。好悬赶在开宴前抵达,迅速被引到位置上坐下。

扶苏感受到有人在看他。

扭头寻过去,就见一队穿着比他还华丽的人。从外表上看,和夏国人区别不大,不像另一边的蛮国使团有明显区别于中原的外貌特征。

那队人似乎有点激动,很想和扶苏说点什么。但此刻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只能努力按捺下去。

扶苏收回视线,假装自己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脑子里只有吃吃喝喝。

扶苏拿起桌上的杯子。

修改器没有挑出任何提示,可见杯中的果饮没有问题。扶苏端起来喝了一口,又吃了一些洗切好的果点。

满殿唯独他一个敢现在就动筷子,其他人都在耐心等夏帝出场。

看向扶苏的火热视线很快就带上了一些嫌弃和失望,不过依然充满期待,还是想要和他私下里聊一聊。

扶苏就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群渊国使者并不关心他这位公子过得如何,之所以激动,也不过是想从扶苏这里打探一些消息而已。

因而他们会嫌弃扶苏上不得台面,失望于扶苏不够聪明、可能无法帮助渊国提供足够的情报。但那群人没得选,于是依旧对单独交谈充满期待。

这才是正常的,难道还真指望这群人会关心一个不受宠的四公子?

暗探在夏都活动不是第一天了,前面四年都没见到有谁尝试过联络公子桑,给这小孩提供一点帮助。

扶苏垂眸吃了一颗葡萄。

有点酸,默默改去吃别的了。

夏帝驾到时,扶苏已经吃了小半盘子的水果。夏帝一眼就

看到了,不过瞅了瞅小孩的小体格,什么都没说。

当着渊国使者的面,又不是自己儿子,太过苛责容易叫人诟病。到底只是小孩子,他也不好同个孩子计较。

扶苏就是故意的。

麻痹敌人正是要靠这些细枝末节,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宠坏了,没必要太过乖巧。

宴会上其实没什么乐子,就是三国打嘴仗而已。互相阴阳怪气,表面奉承,其实是在讽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扶苏充耳不闻,只吃他的。

今天这次的宴席不是在冬日里,也不是露天举办的,菜肴还没有彻底凉透,比上次的体验好得多。

秦政倒是放下筷子听了几耳朵。

蛮国人站起来敬酒:

“此前大王过四十岁生辰,我蛮国地处偏远,不曾提前得到消息,错过了这等盛事,实在是遗憾。今日敬大王一杯,算是赔礼。”

夏帝已经称帝了,但蛮人依旧以“大王”来称呼他,显然是不认可这个天子的身份,依然将夏帝当成寻常诸侯。

夏帝嘴角噙着的笑容冷了一些:

“哪里的话,蛮王当初五十大寿朕亦不曾赐下贺礼。今日既然提起,那便顺势补上。”

说着给太监总管下令,让人去库房里取一件宝物出来,等会儿让蛮国使者直接带走。

蛮人怒目相向。

夏帝和他们大王同为诸侯,怎能用赏赐这样的词语?还不等人拒绝直接安排礼物,坐实了自己比蛮王更高一等的地位!

等礼物取来,蛮人就更生气了。

那是当初一位蛮国贤王最爱的匕首,对方在对战夏国的战役上被围困,干脆投降了夏国,成为了夏国的将军。

虽然后续并没有捞到机会带兵攻打蛮国,却也在夏国都城里安享晚年,死后这把匕首留在了宫中。

如今夏帝用它作为贺礼,定然是在暗示蛮国迟早要举国归附,像那位贤王一样成为夏国的附庸。

第一轮,夏国完胜。

扶苏已经飞快填饱了肚子,开始认真看戏。顺便在心里吐槽一下,这个蛮国奇奇怪怪的。

夏国有王爷他可以理解,毕竟夏帝都称帝了,王比他低一级。可蛮国的国君自己都还是王呢,怎么的国内还有个贤王?

扶苏凑近阿父问他:

“蛮国的贤王?”

秦政低声回答:

“许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蛮国势大,出现了一位称帝的蛮王,才在国内封了贤王。后来被夏国和秦国联手击退,霸业就此沉寂,他儿子便去了帝号。”

蛮国也曾经出过雄主,可惜实力不够强劲。单独打哪一国确实都能赢,面对两国乃至三国联手就不行了。

不知道夏帝为什么那么有自信,觉得自己不会步上蛮帝后尘。许是因为成功灭了海国,又或许是称帝这么久也没有被几国联合逼着去帝号,才飘了。

但几国的安分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原因。

秦国是因为在搞内部改革,腾不出手来。交战过一次后发现夏国暂时奈何不了自家,干脆懒得管夏国了。

蛮国是单纯的最近没有雄主打不过,而且夏帝称帝还是称王他们不太在乎,就当夏国在过家家了。

渊国现任国君不愿意主动出头,联络过秦国发现秦国没兴趣管后,干脆也不管了。反正只要三国全都不认,那就只是夏人自嗨。

当年蛮国之所以被联合抵抗,很难说里头有没有民族的缘故。

蛮国毕竟是唯一的游牧国家。

还有一件事(笔%趣阁小说)[(.co)(com),

扶苏也挺好奇的。不过这个问阿父没用,得去问蛮国王子。

扶苏忍住了暂时没问。

第二轮打嘴仗开始了,他得去看热闹,等下去校场的时候再问吧。

渊国使者起身:

“有一件事,困扰我等许久了,不知当问不当问。”

夏帝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话,但外交场合又不能勒令人家闭嘴,只能含笑示意外邦友人但说无妨。

使者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了:

“我大渊王子如今已经虚岁十一,可他看起来瘦弱矮小,远不如其他同龄人。便是夏国的寻常庶民,五六岁的年纪也多有比他高壮的。还请大王给个准话,可是亏待了我国王子,莫非是看不起渊王?”

即便扶苏现在已经被养的白胖许多了,以前的亏损也没办法一下子补齐。何况使者早就知道公子桑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发难时毫不心虚。

奈何夏帝脸皮厚,他反问道:

“贵国王子个头太矮,难道不是你们渊人天生娇小?阁下也说了,庶民家中的孩子都比他高。连吃不饱饭的庶民都能比他壮实,显然是他自己的问题。”

夏帝的反击就是地图炮整个渊国人都个子矮,少来碰瓷夏国。而且因为话题当事人是渊国王子,这段话也是在内涵渊王基因不好。

气得渊国使者七窍生烟:

“大王如此无礼,出口便是毫无根据的谣言,也难怪会养出八皇子那等不知礼数的儿子。”

不待夏帝发怒,他已经飞快告知了被蒙在鼓里的蛮国人。说的正是前几日八皇子造谣蛮国人不洗头,还要去扯蛮国王子辫子这件事。

即便夏帝要撕破脸收拾他们,拖蛮国使者一起下水,也能叫夏帝投鼠忌器。

如今对方防备的就是两国联手。

倘若夏帝当着蛮人的面处决他们,蛮人回去和蛮王一说,蛮王必然会认定夏帝是杀鸡儆猴,越发要和渊国结盟。

而夏帝要是不管不顾把两国使者都给干掉,那更好,一口气得罪两国,结盟更是板上钉钉。

夏帝只能咽下这口气。

不仅如此,还要向蛮国使者解释他那个不成器的八儿子为何冒犯王子,是否是整个夏国上下都瞧不起蛮人。

扶苏就像最初被拿来当筏子的不是自己一样,又凑到父亲身边小声嘀嘀咕咕。

他感慨道:

“夏国真的好能编谣言,他们是不是给各国都编了不同的说辞?”

秦政在儿子跟前有问必答:

“中原国度一向如此,我大秦当年也被编排了许多谣言。”

扶苏想起来了,六国被灭后他阿父不知道被他们造了多少谣。

扶苏又说:

“渊国使者竟然知道宫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就这么说出来了。夏帝必然会警惕起来,将宫中人手筛查一遍。”

哪怕早就知道宫里不可能没有渊国眼线,有没有闹到明面上来也是两码事。何况这件事夏帝命人封口了,渊国暗探居然这都能打听到。

也不知道是上书房的侍从传出去的,还是当时在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里有人往外传递了消息。

可不管真相如何,夏帝都会清扫宫中的人手。

所幸秦政和嬴家拉拢的人都是正常选入宫廷的,后头才搭上线。双方的来往不算多,也没什么逾矩的地方,应该不会被大量揪出来清理掉。

后宫妃嫔大概会很生气

她们纯属遭受了无妄之灾(笔趣阁小@说)[(.co)(com),

家族安插在宫里的人手能被清理掉一大半,以后想做点什么就困难了。

秦政让儿子少操心旁人:

“你管好自己就行。”

扶苏这操心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遗传的谁。

蛮国王子忽然开口打断:

“你们在聊什么?”

他全程就看到这两人时不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在场三个质子,只有他遭受排挤,他有些不太高兴。

蛮国王子一开口,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扶苏怯怯地往父亲身边缩了缩:

“我就是问问……”

蛮国王子皱眉:

“问什么?”

扶苏老老实实地回答:

“问什么时候可以去睡觉。”

他只是个小崽崽啊,小孩子吃饱了就犯困,到点需要午休,天经地义。

蛮国王子一噎。

被这么一打岔,剑拔弩张的氛围缓和了一些。大家不再提之前的争执,好歹把饭平平安安地吃完了。

吃完之后夏帝提出可以让扶苏去偏殿睡午觉,但扶苏又不肯去了。最后众人以消食的名义前往校场,准备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两国使者原本想趁此机会接近各自的王子,蛮人是单纯关心王子,渊人却是想来套话。

扶苏干脆伸手要抱,被父亲抱起来之后就趴在他肩头闭上眼睛假装犯困,对渊人的靠近爱答不理。

扶苏现在的身量抱着不如之前轻松,但只抱一会儿倒没什么。秦政脸上完全没有勉强之色,护着小孩大步跟上夏帝的仪仗。

一直到在校场附近提前安排好的高台上落座,渊人也没问出什么来。等坐好之后就离得远了,他们只得不甘不愿地放弃这次机会。

看台上的座位安排叫彼此离得更近了一些。

扶苏趁机扭头看向蛮国王子的方向。

蛮国王子不明所以:

“看我做什么?”

扶苏不怕被打地问出了之前疑惑了很长时间的问题。

他问的是:

“蛮似乎指代的是南方民族,亦或者形容鲁莽粗野。你们怎么以之为国号,不挑个好点的字呢?”

蛮国王子:……

硬了,拳头硬了。

秦政默默抱着人往旁边挪了一位。

看台上给他和扶苏各自准备了一个位置,他们俩这么靠在一起的话,坐哪里都是可以的。

蛮国王子瞪了扶苏一眼:

“小屁孩!你懂什么!”

扶苏就知道他是回答不上来了。

北方国家以蛮为国号实在是太奇怪了,根本就说不通。像是不清楚中原对四方都是什么称谓的人张冠李戴,造成的这么一个乌龙。

真正的对应,应该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同时也可以统称为四夷。所以蛮国取名夷国还更合理一点,肯定比用蛮字好。

不过“夷”本身是指手持弓箭渔猎的人,代指东方部族。对应的是西方和北方的“羌”,这是指畜牧为生的人。

因而起名羌国也是可以的。

蛮国王子憋了半天,憋出一句:

“你管我们!羌夷蛮狄这些不都是你们中原人对我们四方部族的称呼?我们为什么要管你们怎么起名,我们自己爱叫什么就叫什么。”

秦政立刻护住儿子,不满:

“你凶他做什么?他还是个孩子。”

蛮国

王子:。

扶苏偷笑了一下,很快整理好表情,真诚地看着生气的蛮国王子。

他提醒对方:

“我不是中原人,我是南蛮。”

渊国正是四夷中的南蛮,撞名字了。所以身为渊国公子的他对此提出疑惑,也不算故意挑事。

蛮国王子哑口无言。

他下意识看向秦政的方向。

秦政也回了一句:

“我不是中原人,我是西戎。”

蛮国王子:……就离谱!

其实秦国算不上西戎,西戎的范围还在秦地之外。可架不住本位面的秦国算是西戎,因为这里的四夷是夏国定的,他们把除了夏国之外的四国都安了个名字。

大家都是四夷,谁也别笑话谁。

蛮国王子以前嘲讽人都是拿着万能公式“你们中原人怎么怎么样”开口的,突然遇到两个不是中原人的,就束手无策了。

蛮国王子决定拒绝和他俩聊天。

他就不该搭渊桑的腔!

小屁孩就是难搞!

他讨厌所有的小孩!

扶苏窝在父亲怀里,眨了眨眼,很快又闭上了,只留一条小缝。

秦政给他调整了一下姿势:

“困了就睡吧。”

这句话声音没有特意压低,故意叫周围人听见。这样就没人会去关注扶苏在他的掩护下做了什么小动作,他家太子可以尽情地折腾修改器。

校场上已经开始比试了。

比试其实玩不出花来,射箭角斗马术试剑,论经对弈弹琴绘画。

可以看出来蛮国以前吃过被嘲笑文化水平不行的亏,这次特意带来了国内顶尖级别的人才。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文斗上不会落入下风。

文斗只要不输得太惨,武斗再拿到足够的优势,整体上就算是蛮国获胜了。

秦政的目光略过几个参赛者。

他见蛮国人都神色认真,显然有备而来。反观夏国人,眼里多有骄傲之色,对对手并不是特别重视。

武将还好点,毕竟深知蛮国天生体格强健,在这方面占便宜。文臣就不行了,略显自负了一些。

秦政只看了一眼,就猜到夏国要输。

扶苏则看着刷新出来的突发事件琢磨要怎么横插一杠。

夏人自己也清楚比试难赢。

所以他们敢应下这次的比试,肯定有做过两手准备。不仅是想靠文斗扳回一城,也考虑过不能在武斗里输得太惨。

能赢最好,就算不能赢,至少也得是个惜败,这样面子上才过得去。

基于这个原则,夏国在赛制上动了一些手脚。比如挑选出夏国人更擅长的内容进行比试,就像剑和箭。

剑术与射箭是大夏强项,蛮族稍逊一筹。于是蛮族也不甘示弱,提出要比骑马和空手的角斗,这是蛮族的强项。

一共四个项目,各占两个优势项,很公平。

夏帝开口就要婉拒:

“朕觉得很妥。”

群臣:?

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就连做好准备迎接夏帝拒绝的蛮国使者都是一呆,不明白夏帝这回怎么这么好说话了。

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秦政低头摸了摸儿子的额发,知道是这个小坏蛋出手了。

扶苏:维护竞技公平,从我做起。

夏帝自己毫无所觉:

“我大夏擅长角斗和骑术的人恰好身体不适,恐怕不能参加比

试。”

众人越听越割裂。

你自己都说适合的选手参加不了了(

蛮人懂什么下棋!

夏国派出了他们的国手,蛮人那边也派出了一个人。

夏国以往都没见过这人,对他的本事并不了解。问题不大,蛮国的人才一向如此,没见过才是正常的。

秦政却看出了一些不对:

“那似乎不是蛮人。”

扶苏也仔细看了看。

西北地区的人民相貌上是有一些相似处的,有些区域的人可以假冒蛮国人,中原这里看过去并不会发现端倪。

但同为西北人的秦人其实能够察觉到一些异样,因为他们见过太多的戎狄了。

扶苏也发现了:

“他好像是个秦人?”

秦政微微颔首。

秦人混在蛮人里面,或许只是自己投效了蛮国,又或许是蛮国在秦地寻摸来了人才。可是,也有一定的概率,是他们和秦王私下里达成合作了。

欲想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夏帝好面子,让他先在外交上失利丢脸,再从军事上打击他。

秦王一直隐于暗处,努力从各个方面针对夏帝。夏帝本人虽然稳得住,却架不住他多疑又敏感。

而且夏国本土的骄傲如泡沫一样一戳就碎,几十年的安居乐业磨灭了夏人的血性,让他们沉浸在自己国家十分强大的假象里。

一旦这个假象破灭,对夏国人的打击将会十分巨大。夏帝自己稳得住有什么用?底下的臣民失去了信心,那就会是天大的灾难。

今日的比试只是个开胃菜罢了。

扶苏感受到了有个神队友的快乐:

“不知秦王还安排了什么后手。”

秦政看着场上的对局没有说话。

其实他们坐在这里看不太清楚下头的棋局,夏帝那里倒是有目力极佳的人帮他复刻棋局,其他人也就是跟着看个热闹。

秦政便把关注点放在众人的反应上。

最初,夏国人是胜券在握的。

秦国棋手一直沉稳安静,每一颗棋子落下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观夏国棋手,落子时十分随意,举手投足充满了大家风范。

夏国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夏帝还夸了一句:

“安大家的境界越发超脱了。”

夏人追求洒脱飘逸,觉得如果一脸凝重认真地下棋,就显得自家水平没比对面高上多少。但如果自家的棋手轻描淡写地赢下了对手,那就很厉害了,这才是高人风范。

扶苏支起耳朵听了片刻:

“他们这个喜好……”

秦政知道他又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了。

扶苏接着说:

“很容易被方士骗啊!”

被方士骗过的秦政:……

扶苏说着说着还有些遗憾呢:

“可惜了我年纪小,不然可以装一装仙风道骨的真人,看看夏帝愿不愿意花钱寻仙吃丹药。”

秦政捏住他的小胖脸:

“闭嘴。”

字字句句都在戳亲爹的心窝子,这可真是个好儿子。

扶苏无辜地喊疼:

“我又没有说阿父,阿父自己对号入座还生气了。”

秦政危险地眯起眼。

扶苏瞬间认怂:

“阿父怎么会和他一样呢?阿父寻仙是为了治好我的病弱,夏帝那是为了自己长生,两者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