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88 章 一唱与一和

齐月萱心情忐忑地入了宫。

家中没给她准备什么嫁妆,送走她的时候还一副她即将命不久矣的模样。原身的父母大概是觉得她已经没救了,更应该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听见她的死讯。

齐月萱:就很无语。

起初,齐月萱是有些担忧的。

她的金手指只是个吃瓜系统而已,不当吃不当喝的。家里没给她准备钱财陪嫁,她怕自己在宫里过得不好。

只能希望这个嫔位给点力。

不成想,它还真的相当给力。不仅直接分了一套大宫殿,配备了一堆侍从伺候,还有每个月的高额月银和份例里数量可观的供给。

宫妃的月银,如果不过于追求物质条件的话,基本只需要花在一些必要的打赏上。要是嫌弃现在给的份例不够,才要拿额外的银钱去买。

这部分花销可就大了。

宫里的东西那多贵啊?溢价不知道多少倍呢,反正在外头采买肯定是没这么夸张的。

齐月萱找系统问清楚了份例里的东西,仔细盘算了一下,做了个计划。她以后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钱存着能不动就不动。

计划很不错,但赶不上变化。

贵妃自觉愧对她,额外从自己的份例里划了一些给萱嫔。

九江王想着女主是个现代人,万一日子过得不好没心情吃瓜就糟糕了,于是也做主给她加了点份例。

然后就是新妃嫔进宫会有的见面礼和大小赏赐,齐月萱最后一算,发现自己的家底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

这里头最值钱的还得是各宫给的赏赐。

齐月萱看都没看什么太后给的首饰、贵妃给的料子、皇帝给的摆件,精准无误地把九江王连着礼物一起送来的小匣子抱进了怀里。

这里头装的可是钱!

整整一匣子的金银元宝,都是宫里常用的打赏分量。

什么叫常用的分量呢?

就是不用再拿剪子绞了。

自己绞出来的碎银子,分量不太可控,或多或少会有点偏差。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可能会有损耗啥的。

一星半点的是不心疼,怕的是积少成多呀!

齐月萱:作为一分钱红包也要抢的现代拾荒人,我绝不允许自己亏钱!

齐月萱呜呜呜:

【九江王殿下真是个好人,我支持他继承皇位!】

旁边的掌事宫女手一抖,差点把东西摔了。但她很快稳住,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皇位更迭可不是她能听的。

可陛下和殿下特意派了她到萱嫔娘娘身边侍奉,约莫就是想让她听一听萱嫔的心声,获取第一手消息。

没办法,谁让萱嫔是后宫妃嫔呢?

扶苏不可能天天来听热闹,秦政也没空把妃嫔当广播电视放在身边打发时间。

何况,女主吃瓜的时候和桥松似的一惊一乍,很考验听众不受干扰的能力。秦政虽然这方面很强,但也没有把女主放在身边人为给自己增加困难的兴趣。

现在

这样就刚刚好。

有消息()?(),

掌事宫女会报给侍官?()??%?%??()?(),

侍官会找到合适的时机转告君上。这样既不会耽误要事()?(),

也不用亲自被惊吓。

扶苏还提议:

“一宫怎么能只有个掌事宫女?有些事情宫女做起来不太方便()?(),

还得有个掌事的宦官。”

秦政颔首:

“此言有理。”

正好扶苏最近有点闲,就把事情丢给儿子去管了。

扶苏这家伙,难搞的事情推给桥松,他自己就能躲清闲了。哪怕是为了安抚受委屈的大孙子,秦政也觉得该给扶苏安排点事情做了。

扶苏于是便道:

“那我把宫里的规制改一改。”

大秦重规矩,各方各面都划分得很细。但这里的宫中规矩没那么森严,扶苏总觉得好多地方都能改改。

正好最近不是要处理宗室吗?省下来的赋税不用养猪了,就可以拿去干点别的。

比方说给宫妃宫侍们长长月银。

看在钱的份上,想来大家应该会很乐意遵守新规章的。因为涨薪是跟新规章挂钩的,规矩完善的同时月薪增加,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扶苏

深谙打一棒子给颗甜枣的策略。

本朝管后宫诸事的是内侍省,类似秦汉的少府、清朝的内务府。

扶苏把内侍省的长官内侍监叫来。

内侍监已经隐隐听闻了这位其实应该是皇长子,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询问殿下有何见教。

扶苏微微一笑:

“也没什么,就是想查个账。”

内侍监面色一变,上演了最近大家很熟练的扑通就跪,磕头请罪。

原来先帝在位时不仅朝野吏治不怎么清明,就连宫中这些衙门也是一样的。从上到下的侍官基本都捞过油水,不然宫中也不至于宫妃买点东西月银就捉襟见肘了。

皇家还没那么小气,给宫妃的例银少到想加餐吃点东西都要算计一下得花多少钱的地步。

扶苏嫌弃地翻看着这些账目:

“这都是什么人规定的东西?”

在他大秦,后妃共分八等。不说排前面的了,就是排第五的“八子”,年俸待遇都有中二千石。

也就是说,官员在中央任职的时候,每年可以拿到两千石的禄米。这两千石是实打实的,不掺水分,不用考虑税前税后。

而且说的是两千,其实是两千一百六十。均摊到每个月,就是月俸一百八十斛。

秦汉的一斛就是一石,120斤,相当于现代的60多斤。一百八十斛每月,就是现代一万一千斤左右。

每个月,一万斤粮食的供给。哪怕按照后世的粮食批发价也价值三万五了,何况先秦时期粮价更高。

这还只是八子。

在汉朝的时候,这么高的俸禄是卫尉太仆这样的顶级高官才能享受的——不过汉朝俸禄削减了,薪资经历过了缩水来着。

汉朝的八子是只有八百石的,足足砍掉了五分之三。

扶苏对此点评:小气。

反正大秦后宫的夫人们不缺钱,

从来不用为这种东西烦恼。不像本朝,

比汉朝还不如呢。

本朝皇后才有全年550石的禄米,

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

一起倒是还差不多够看,能有个千石吧。

可问题是,本朝后妃有物资供给,大秦也有啊。又不可能只发俸银,然后让妃嫔拿钱去买东西。

扶苏发现,如果他按照大秦改待遇的话,那就不是涨一点工资了,那是翻了几倍地涨工资。

他沉思片刻。

而后叫人摆下笔墨,算了一笔账。

算完,扶苏眉眼舒展:

“好,还是按照这个标准来。”

果然,他大秦的规定都是很合适的,不用改。只要把钱从宗室那头省下来,剩余的养妃嫔宫侍都是九牛一毛。

反正他爹也不可能后宫佳丽三千人。

何况,本朝王爷的俸禄居然足足有一万石。

扶苏:啊???

扶苏接受不了,一个王爷能养将近二十个皇后了。这群王爷凭什么?都给孤把钱吐出来!

扶苏拿着账本去找阿父:

“他们太能吃钱了。”

秦政看完,眉头一皱:

“又不能给朕创造价值,每年给个三百石饿不死就成。”

三百石可是县令的待遇。

县令在大秦不是什么低阶官职,县令下头还是乡级官员、村级官员呢。县令能拿着三百石养活全家,王爷们一定也能。

再折腾就全砍了,向大秦看齐。

扶苏对此很是满意:

“回头就这么推行下去。”

先从赵王和楚王开始。

过了一些时日,大朝会上,宦官宣读了对两王的调查判决。

这次彻查牵扯出了不少事情,不光是纵容亲属作乱,还有一些别的毛病。大大小小列在一起,都不是原则性问题,但又确实触犯了律法。

宦官刚宣读完一长串的罪名,其中包括什么上街吃饭不给钱这种小事,听得群臣嘴角抽搐。

首先,堂堂王爷吃霸王餐,不要脸。

其次,这种小事也要拎出来说,没必要吧?

扶苏觉得很有必要。

桥松在心里反驳:

【吃饭不给钱凭什么不让说!庶民一天就赚三瓜两枣的,你一顿饭的钱是人家一整天的收益!别看钱少,人家做生意没成本的吗?一顿饭虽然只卖区区十几文,但他就赚一

文钱!你一顿饭不给钱直接让人家十几份都白卖了,你好意思!】

赵王被他说得面色涨红。

贫寒出身的官员热泪盈眶。

说得好!说得好啊!他爹娘以前供他念书就是这么一文文攒下一文钱不是钱了!

结果又听桥松说:

【不过我猜我爹下一句肯定就是扣他们月俸了,出去吃饭有钱也不付账是吧?那你拿着钱没用,干脆别收钱了,你就穷着过去吧,钱给你也是浪费。】

群臣微妙地一顿。

等等,您口中的父亲不就是

九江王吗?

九江王如此一位温柔和善的翩翩佳公子()?(),

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做出这种事?您是否对他有亿点点偏见?

念圣旨的宦官根本听不见桥松的心声()?(),

他已经不受影响地继续往下说到了处罚。

“责令赵王、楚王按十倍市价赔偿所有受损百姓……卸官思过?()???♂?♂??()?(),

罚徭役三年……查抄逾制府邸()?(),

收缴非法所得……念在同为太祖后人,两王爵位暂且不削,俸禄降为年三百石,以儆效尤。”

本来,两王应该会把重点放在徭役三年上头。这属于表面上看碍于宗室身份没有坐牢,但实际上还不如去坐牢。

可因为桥松的神来一笔,所有人的关注重点都在扣工资上头了。

两王:……

两王倒抽一口凉气。

他们要按十倍赔偿受害者,说的是过往做过的所有事情都得陪,本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毕竟他们可不止干了吃饭不给钱的小事,还有强占良田之类的。

然后逾制府邸的查抄,基本就把他们除了王府之外的其他别院都给查抄了。既然说是查抄,约莫一文钱都不会给他们留。

收缴非法所得,便是靠着收受贿赂拿到的钱财物品都得上交,而这本就是他们的收入大头。

也就是说,一边要被抄家,一边还要赔钱。这么一番下来,王府里估计就不剩什么钱财了,全家只能靠王妃嫁妆度日。

前提是王妃乐意把嫁妆拿出来填补。

都这么惨了,皇帝还要扣他们的俸禄。这让他们以后想靠着俸禄慢慢把钱攒回来也不成,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穷困。

三百石够什么用?

他们可是王爷,人情来往就不止这点钱啊!

桥松贴心地补充道:

【不要紧,你们这种被罚过徭役的王爷以后不会有什么人情来往了。这么一想,我爹是不是还挺贴心的?帮你们省了多少开支啊!】

两王:……你闭嘴!

其他同僚望天望地,才忍住了没有笑出声来。

哎,九江王也太损了。

把人罚那么狠,竟然还扯了个大旗说看在太祖的面子上就不给你们削爵了。

年俸三百石的王爷,除了表面光鲜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还得按照王爷的水平维持生活,对外不能太寒酸,不然容易糟人耻笑。

噗嗤,这还不如直接削了呢。

没想到九江王是这样的九江王,以前真是被他给骗了。

看戏看得正高兴。

桥松他又又又开口了,他就是他爹他祖父的小嘴替。

【周围这群家伙怎么看着还挺高兴的?不会吧,他们不会真的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吧?不会以为我爹收拾了一个赵王楚王就结束了吧?真的有这么天真的朝臣吗?】

群臣的笑容渐渐凝固。

朝臣天不天真的,这要看跟谁比。

如果上头的皇帝脑子不太好用,有时候朝臣班底确实也会稍微差上那么一丢丢。毕竟皇帝他就挑不出有本事的人才,任用的说不定都是半桶水。

先帝虽然没到那个地步()?(),

但也有一点苗头了。所以本朝目前的这些臣子中?()_[(.)]?∟?。?。??()?(),

滥竽充数的还是相当多的()?(),

整体素质也较差()?(),

人就显得傻了点。

比方说,新帝加开恩科,他们这么多人里头就没几个意识到不对劲的。

哪怕刚登基加开恩科属于常规操作,可为什么这会成为常规操作呢?因为皇帝要施恩于读书人,更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想给朝堂来个换血

秦政嫌弃现有的官吏,想自己提拔一堆能干的上来。到时候在场的滥竽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跑。

桥松幸灾乐祸:

【祖父说去年因为先帝驾崩,吏部考核被耽误了,打算让部分需要入京考核的地方官趁着夏季之前赶来京城把之前的考核补上,哈。】

群臣:…………

这个“哈”就很有灵性。

所以他们还即将迎来一堆在地方上历练出来的能干同僚,将没本事的旧人排挤下去是吗?

群臣心里痛哭流涕,陛下,您这样也太绝情了!

【还有那几个看热闹的宗室王爷。】

王爷们:!

王爷们面色微变。

他们确实有点物伤其类,因为赵王和楚王的下场,难免想到自己。可是想到是一回事,真回去约束亲属是另一回事。

有些人就是怀有侥幸心理,觉得那么多人,皇帝查不到自己头上。只要自家人最近一段时间安分点,哪怕皇帝要查肯定也是先查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