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新帝登基 幽冀再战
李儒被众人目光灼得脊背发烫,马超看似戏谑实则恳切的话语,如重锤般砸在心头。他强压下喉间的叹息,折扇轻敲掌心,故意用漫不经心的口吻道:“不过是后宫添位佳人,大丈夫成大业岂拘于儿女情长?甄小姐既有救命之恩,纳为侧室于情于理都说得通。”话虽如此,想到董白那张冷若冰霜的脸,他太阳穴突突直跳——自家侄女的性子,怕是自己的胡子又得被揪掉一把。
定了定神,李儒敛起神色,正色问道:“敢问主公,甄小姐如今身在何处?”
“在汉中张鲁地界。”马超眼中闪过算计的光芒,“派你前去,正是深思熟虑。当年你出使汉中,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张鲁借道,解了西凉粮草之急,这份旧谊便是底气。你亲自出马,既显我对甄宓的重视,又能借机安抚张鲁。”他顿了顿,声音骤然压低,“如今我据长安,益州迟早纳入版图。你此行要让张鲁明白,只要他安分守己,西凉便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切莫生出二心。”
李儒垂眸凝视案上舆图,指尖无意识划过汉中地势图纹,烛火将他的影子在朱柱上拉得细长。良久,他轻点地图上的陈仓古道,沉声道:"此去迎甄小姐,须得摆出王者迎亲的架势。"话音未落,他倏然抬眼,目光扫过满堂将臣,"请主公拨张任、华雄二将与我同行,再精选五千西凉铁骑,旌旗蔽日,金鼓喧天!"
马超微微挑眉,眸光骤然锐利:"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
"其一,"李儒手指划过空中,划出凌厉弧线,"甄小姐与主公私定终身,无名无分。此番旌旗鲜明、大军压境,便是向天下昭告:她是大王要风风光光迎入长安的人!"他折扇轻敲掌心,续道,"其二,张鲁素性多疑,五千铁骑陈于汉中边境,既显诚意,更是威慑——让他明白,西凉铁骑可踏平益州,也能成为他最坚实的靠山!"
话落稍作停顿,李儒忽然压低声音,眼中闪过狡黠:"其三,不可不察。甄小姐本与袁家有婚约,大王若以雷霆之势迎亲,便是公然向袁绍叫板。袁本初好面子,若贸然对甄家动手,反倒落得个容不下妇孺的恶名。这强硬姿态,既能护住甄家周全,更能让袁绍在天下诸侯面前,狠狠栽个跟头!"
马超抚掌大笑,佩剑铿锵出鞘半寸:"好!文优果然谋算深远!"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殿中,"张任、华雄!"
两名虎将应声出列,铁甲相撞声震得烛火摇曳。"你二人即刻从麾下精选五千精锐,明日辰时在校场集结!"马超剑尖直指南方,"此番护送文优先生,既要护他周全,更要让汉中张鲁、河北袁绍,都见识西凉铁骑的威风!"
张任抱拳如枪:"末将定保先生毫发无损!"
华雄暴喝如雷,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谁敢阻拦,末将便让他血溅当场!"
殿内众将齐声应和,声浪掀得未央宫飞檐下的铜铃叮咚作响。
既定长安为霸业根基后,马超诸事缠身,千头万绪亟待梳理。婚事成了萦绕心头的大事,他既要将母亲与家眷从武威城接来主持大局,又牵挂着远在江东下落不明的沙利尔母子,同时还需等待李儒从汉中迎回甄宓,方能完成双喜临门的盛事。更棘手的是朝堂局势——天子骤然崩逝,曹操将新帝迎往封地,马超虽已称王,却尚未获得朝廷正式诏封,名分未正。在这敏感时刻,他必须坐镇长安,方能震慑蠢蠢欲动的四方诸侯。
站在残破的长安城楼上,马超望着城墙斑驳的裂痕,脚下是荒芜的田垄与面黄肌瘦的流民,市集里仅有的摊贩也是神色惶然。满目疮痍的景象让他攥紧了腰间佩剑——此地遭战火反复蹂躏,府库空虚、民生凋敝,若此时贸然兴兵,不过是饮鸩止渴。他深知,唯有先让百姓安居、让土地生金,才能真正将长安化作争霸天下的根基。
回府后,马超立即颁布政令:减免三年赋税,开官仓赈济饥民;征调西凉能工巧匠修缮城墙、疏通河道;命屯田都尉率士卒垦荒,将废弃的千亩良田重新翻耕。他甚至在朱雀大街前设下“献策台”,无论商贾的通商妙计,还是老农的灌溉良方,皆以礼相待、虚心求教。
议事厅内,马超目光如炬,环视满堂将臣:“诸位可知为何暂缓兵戈?昔日强秦横扫六国,靠的不仅是锐士,更是商鞅变法后关中的千里沃野!如今长安乃四战之地,若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即便有百万雄兵,又如何守得住?”他猛地抽出佩剑,剑锋直指舆图上的函谷关,“待粮仓满溢、民心归附,我西凉铁骑踏出函谷关的那一刻,便是诸侯颤栗之时!”